基于视域融合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图文】:
视域活动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静;;言象意: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内容与策略[J];语文建设;2014年14期
2 周晋;;“言”“象”“意”与英伽登文学作品理论比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王晖;张琴芳;;古诗教学中画面感的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34期
4 董玲;;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2期
5 洪汉鼎;;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问题及未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管永梅;;从《江雪》教学案例谈课堂生成对教师的素质要求[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33期
7 王荣生;;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二讲)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年10期
8 王崧舟;吴琳;张华;;钟声出寒山,经典传千年——互动评析王崧舟《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Z3期
9 林晓希;;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研究综述[J];传承;2009年14期
10 张秋慧;;伽达默尔“理解”视阈下的教学本质——建构交往观的新理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庭波;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越婷;“视域融合”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年
2 金卓;视域融合理论下的高中古代诗歌文本解读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3 代峰;视域融合理论下教学文本解读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艾文君;爱国主题古典诗歌的呈现特征与现代教育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建斌;空白:文字之外的诗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艳琴;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及其内在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习文;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方畅;文本本位的高中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D];西南大学;2012年
9 邵清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0 谭悦;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3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61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