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美国《国家核心音乐标准》基础评估模型PK-2年级阶段的内容分析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05-11 21:13
【摘要】:基础评估模型是以形成性和总结性的方式来衡量学生表现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一种评估工具,它是2014版美国《国家核心音乐标准》的指导性资源之一,通过嵌入课程的评估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首先通过文献法,梳理美国音乐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了解《国家核心音乐标准》的出台背景和文本结构,整理学者们关于美国音乐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并对《国家核心音乐标准》基础评估模型文本进行翻译与校对;然后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核心音乐标准》PK-2年级阶段基础评估模型文本进行分析解读,旨在厘清其框架,探析其特性,提炼出可借鉴的经验,为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评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对基础评估模型PK-2年级阶段的框架和内容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果:就框架分析结果而言,基础评估模型横向上分为创造、表演、回应三大维度,每一横向维度下包含评估目标、评估策略、评分规则三个纵向层次,三个纵向层次从明确评估内容到评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层层相扣、逻辑清晰。就横向三维度内容分析结果而言,创造维度由想象、计划与制作、评价与改进、呈现四个过程要素构成,通过即兴创作节奏模型、说明表达意图、自我评估、展示音乐作品等任务,评估早期儿童产生音乐想法、解释音乐想法、反思改进作品、呈现原创作品的能力;表演维度由选择、分析、解释、呈现、评价、排练与改进等过程要素构成,通过识别不同作品目的、选择歌曲进行表演、自我评估、排练改进表演等任务,评估早期儿童分析音乐要素、理解作者意图、选择音乐作品、呈现音乐作品、评价表演质量、完善表演的能力;回应维度由分析、选择、评价、解释四个过程要素构成,通过识别作品中音乐要素、选择作品进行评价、用身体动作回应作品等任务,评估早期儿童分析音乐要素、选择音乐作品、评价作品质量、解释作曲者表达意图的能力。基于对基础评估模型PK-2年级阶段的分析和解读,本文从评估内容和评估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总结其内容特性。在评估内容方面:创造维度以即兴创作节奏对话为主题,强调早期儿童初步掌握节奏要素、通过合适的节奏模型表达个人意图、基于个人反思和他人反馈完善音乐作品;表演维度以用适当的表现性品质表演歌曲为主题,注重早期儿童初步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性作用、初步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基于个人反思和他人反馈改进音乐表演;回应维度以回应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性要素为主题,鼓励早期儿童识别作品中简单的音乐要素、基于个人主观特性评价音乐作品、通过身体动作回应音乐作品。在评估设计与实施方面:其一,评估策略与课程目标相匹配,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其二,评估策略全面且具体,有助于教师明确评估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其三,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和参与动机;其四,设计复杂而有教育价值的任务,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高阶思维能力;其五,评分规则透明公开,促使儿童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其六,分析量规的运用有利于儿童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其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儿童改进学习状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后本研究得出对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启示:早期儿童音乐创造素养的培育强调在节奏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鼓励儿童使用简单的音乐模型表达个人情感;早期儿童音乐表演素养的培育注重对音乐作品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表演、强调基础性技能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早期儿童音乐回应素养的培育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培养、重视通感经验的积累。此外,美国《国家核心音乐标准》基础评估模型还为我国早期音乐教育评价提供启示:评价目标应源于课程标准,聚焦高阶教育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迁移;评价方式多样化,强调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儿童自我评价和反思;评分规则公开化,允许儿童参与评分规则制定;评价反馈及时有效,便于儿童适时作出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5年07期

2 郭小利;吴浩琼;;美国《国家核心音乐标准》述评[J];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07期

3 齐娜;;中美音乐课程标准的差异与反思[J];大舞台;2014年02期

4 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性向研究述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秀萍;;从审美范式到反思性实践范式——历史视域中的音乐教育范式转换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8年03期

6 蒋存梅;国外音乐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音乐研究;2005年03期

7 丁东红;美国NAEP1997年艺术教育评估及音乐教育评估框架述评[J];中国音乐学;2000年02期

8 傅显舟;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普通组美中结果比较)[J];中国音乐;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章淑慧;心理学视野中音乐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重翎;幼儿园5-6岁儿童美术欣赏教学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亚培;幼儿节奏感培养及其能力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钡;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闫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评价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9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659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