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喀什市民族小学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21:07
【摘要】:汉语声调在意义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声调是汉语普通话学习的重点。但由于维吾尔族小学生的母语是无声调的维吾尔语,因此声调也是其学习的难点。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汉语声调偏误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有关维吾尔族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研究至今鲜有学者研究。因此本论文从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汲取有益借鉴,并结合民族小学声调教学的特点,对喀什市维吾尔族小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情况展开研究。本研究遵循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对策探讨的思路,以文献法、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喀什市一所民族小学,从中随机抽取二、三、四年级的维吾尔族小学生作为被试,发放声调听辨测试表和调查问卷各150份,回收有效测试和问卷各119份,且随机观察了8节语文课。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期尽量真实地反映维吾尔族小学生的声调偏误特点。通过对听辨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小学生在汉语单字调的听觉感知上,阳平听辨最差,上声听辨最好;阴平和阳平,阳平和上声容易混淆,即阴平容易偏误成阳平,阳平容易偏误成上声。在双字调的听觉感知上,对前后字都没有建立起感知范畴,对汉语声调的变化不敏感,所有偏误类型均出现。基于听辨测试所得出的偏误特点,论文分析了影响维吾尔族小学生声调偏误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因素和非学习者因素。最后,论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学校方面:要转变教学评价理念,从“考试”、“测验”走向“评价”;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创新声调教学方法;丰富声调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教学设施。学生方面:转变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本研究旨在帮助维吾尔族小学生找到声调听辨偏误的症结,以便能够“对症下药”,顺利克服声调学习的困难;帮助汉语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以期能够完善声调教学的理论,为今后汉语教学的更好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图文】:

偏误,范畴,中介语,维吾尔族


可以认为在中介语的感知或发音系统中已经成功地建立了新的语音范畴”过对二、三、四年级维吾尔族小学生的汉字单字调的听辨正确率分析得知,尔族小学生没有建立起阳平的感知范畴。根据以上统计对所有被试的听辨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得出所有被试的单听辨偏误率,结果如图所示:

统计图,调类,偏误,统计图


图 3 三个年级不同调类听辨正确率统计图就整体听辨结果来看,“上声+X”组合的正确率最低,“去声+X”组合的正确率最高。 “上声+阴平”、“阳平+阳平”这两种调类组合的正确率较低。(一)双字调听辨偏误率及正确率本测试共收回二、三、四年级有效问卷 119 份,通过公式:某调类前字(后字)平均听辨偏误率=该调类前字(后字)听辨偏误次数/[8(该调类前字或者后字出现次数)×119(该调类有效被试人数)]计算出被试者的听辨偏误率得到测试结果。被试者听辨汉语双字调前字、后字声调的结果见统计表 14。表 14 不同调类前字、后字听辨的平均偏误率调类前字 后字偏误次数 偏误率(%) 偏误次数 偏误率(%)阴平 272 28.6 388 40.8阳平 501 52.6 324 34.0上声 573 60.2 118 12.4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燕萍;;基于听辨实验的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8期

2 刘亚丽;郭径遂;孟子厚;;新疆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感知和发音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3 蔡武;;浅谈PRAAT语音分析软件在菲律宾华校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1期

4 张鹏;周云翊;;美国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6期

5 易斌;梁洁;;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陆俭明;;再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问题[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7 杜秀丽;;哈萨克族人使用汉语单音节声调的声学实验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7年01期

8 彭玉康;胡袁圆;;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回望[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刘岩;李玲;倪娜;范丽君;陈华琴;;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声调偏误的实验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6年02期

10 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兆金;维汉接触中的母语干扰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佳宁;泰国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对泰汉语声调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时伟;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纠正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娜达莉娅;母语为俄语的留学生初级汉语声调偏误及教学对策[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苏舒;汉语初级水平美国大学生对短句中二字组的声调听辨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东亮;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偏误的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周博;秘鲁汉语学习者声调听辨发音偏误测试与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于晓杰;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邢星星;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李富萍;多语言背景下,儿童汉语语音获得的偏误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6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676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