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图文】:
图 3.4 苏教版语文教材如图 3.4 所示,说明语文学科与书法教育密不可分。2.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书法在我国流传已有千年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它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苏东坡曾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无不成书也。”1有汉代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在《法言》中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2武汉大学美学教授刘纲纪在《书法美学简论》中提出:“书法艺术的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的美在书法家头脑中的反应和产物。在这种反应的同时,书法家又表现出他的一定的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当然也是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其源泉的。”3说明从古至今,许多名人大家都认为书法和人的内心相关联。书法用它特有的文化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人生高度和生命价值。此外,,在语文教材中穿插的书法教学笔画的篇幅,说明通过拆分汉字,了解汉字的
图 4.1 书法败笔 16 例之 4常见的书法败笔形态有 16 例,分别是牛头、鼠尾、扫帚、竹节、蜂腰、鹤膝、钉头、折木、柴担、锯齿、尖棱、发丝、垂尾、耸肩、脱肩、柳叶。这 16 个败笔都是由它的象形取名而来。比如“鼠尾”就常常出现在撇上面,像老鼠的尾巴,主要原因是用笔无力。“牛头”则是像牛头的形状,主要是因为下笔前的笔头墨水过多,用力过大。“折木”指笔画在收笔的时候像折断的木头,有头没尾,完全违背点画收笔的要求,没有做回笔处理。这些比喻都融入生活,形象,生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早在东汉时期蔡邕的《笔记》中写到:“为书之体,须入其型,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水火…”1作者运用这些生动的比喻来描写钟繇、张芝和二王书法的幻化神妙。老师用浅显的语言把这些解释给学生听,学生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渐渐领悟书法的乐趣。通过笔者的教学实录可以体现象形法在书法课上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祖芳;;语文教学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年32期
2 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11期
3 苏凤芬;;开辟语言积累途径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J];新课程导学;2014年18期
4 张鸿;;书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何阳阳;;论现代语文教育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J];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10期
6 何学森;;书法基础教育理论原则与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7期
7 李亮;周彦;;书法教育的时代挑战与现实应对[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11期
8 毕德峰;;新课改下哈尔滨市延兴小学书法教学中的五个策略[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2年09期
9 顾建德;蒋文群;;论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8期
10 杨延辉;朱亚斌;;小学语文的书法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园园;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2 林汀;小学书法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3 戴芸成;四川省中小学书法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4 何佳龙;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调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5年
5 游曼;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侯利红;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云云;小学书法教育状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马艳;论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忠明;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书法教育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班锦;教育功能视角下的小学书法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7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70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