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村小场域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13:47
【摘要】: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乡村教师。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教师走向乡村教师岗位,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与生机,“留下来”和“教得好”的问题在当代尤显突出,而支撑教师“留下来”和“教得好”的核心便是教师专业获得发展。本文尝试运用叙事的方式呈现村小场域中初任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在此基础上,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其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初任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初任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需要依托于真实的实践场域才能够被全面的立体的呈现和解释。本研究着眼于村小场域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实然以及如何改善。基于这样的考虑与追求,本文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采用叙事的方法,展开个案研究。本研究选取X村小中的L教师为个案。根据场域理论的关系视角,认为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多维主体交往的过程中实现,依据交往关系将L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L教师-领导场域、L教师-同事场域、L教师-学生场域、L教师-家长场域、L教师-L’教师场域。按照上述场域依次呈现实然,并借助理论实然进行解释和分析,最后提炼出相关推论。通过研究发现:(1)初任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被重新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低、层次差和动力弱,是人们对初任乡村小学教师的刻板印象。通过本研究发现,初任乡村小学教师有获得专业发展但进程缓慢,教师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但缺少条件。(2)初任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场域、惯习、资本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场域是初任乡村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空间,资本是初任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惯习是初任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三者之间相依共存,具有内在逻辑性。(3)初任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根植于场域,需要乡土文化的浸润。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在村小场域中,横向上通过教师之间互动合作、平等对话、相互启发共同建构,纵向上,通过初任教师自身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反思来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亮奎;;乡村教师专业生态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改变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06期

2 石亚兵;;乡村教师流动的文化动力及其变迁——基于“集体意识”理论的社会学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11期

3 王鉴;苏杭;;略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标本兼治”政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4 张松祥;;本土化: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培养的必由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12期

5 耿潇逸;;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J];教学与管理;2016年33期

6 吕亚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17期

7 陈倩娜;周钧;;伙伴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8 龙宝新;李贵安;;当代国外研究视角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论坛;2016年05期

9 任桂平;赵剑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之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13期

10 任仕君;;论乡村教师与乡土伦理传承[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莉;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健新;小学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叙事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吴煌;小学初任教师课堂实践推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何雪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本东;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阻碍性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1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741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