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的需要与兴趣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6:00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美术的需要与兴趣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理论基础,围绕“需要与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在美术教学中须以尊重学生自尊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原则,探究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需要与兴趣。这一课题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得知,儿童的美术需要与兴趣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并不断转化,直至对美术学习兴趣可以维持并得到提升。儿童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兴趣,有助于他们愉快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自由地抒发情感,释然个性,加强信心,促进人格健康养成;其次,有助于美术本位视觉性方面的随性表达,即是从视觉到触觉,以及其他感官的感知经验的丰富和强化,还能促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再次是浓厚的美术兴趣,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动手尝试多种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他们的想象力、实践力和创造力就会相互促进;还有随着对美术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又会刺激新的兴趣,这样需求与兴趣循环往复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又会更进一步地促使他们关注身边的美术现象,同时也会增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之,在这篇论文中探讨需要和兴趣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贯彻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同时也为了美术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概述,在本章梳理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并将需要层次的理论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理清兴趣、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的相关概念,讨论兴趣的作用、兴趣与需要的关系、情境兴趣与个体兴趣的关系,还讨论兴趣需要与需要层次论的关系,最后是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小学美术的教学中;第三章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兴趣需要的策略。首先对当今美术教育现状的简要分析,然后对小学生基本需要与兴趣需要的调查分析,接着,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寻求美术课的兴趣需要的途径与方法。再者是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在小学的美术教学实践中,从学生自尊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提升他们在上述不同层次的美术兴趣,使他们的美术兴趣不断增长。最后是其次是采取美术教师、班主任与家长三方合力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还有针对美术需求与兴趣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教学内容的策略,三是营造宽松、与人友好的教学环境的策略,四是以鼓励为主的美术课堂评价策略,五是学习动机激发的教学策略。从我目前查到的资料中尚未发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在本论文中我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理论基础,从学生基本的自尊需要、爱的需要出发,探索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寻求美术兴趣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其次,理清兴趣需要与情境需要,以及与个体需要的相互关联、递进的关系,目的是寻求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低层次兴趣需求向高层次兴趣需求的循环往复的转化;再次是将具体美术教学的实践环节中美术兴趣的开发,其途径是:一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是满足部分学生较低级的需要,如关爱缺失、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等,从而消除学生在课堂外对美术认知的消极情绪,使学生产生更高级的兴趣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美术兴趣需要来营造新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已有的个体兴趣得到更深层次的美术兴趣的迁移,这样学生的兴趣从低一级向高一级不断地、循环往复地提升,从而使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兴趣达到最大化,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的创新点一是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美术教学中须以尊重学生自尊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原则,探究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需要与兴趣;二是“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需要与兴趣探究”这一课题,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得知,儿童的美术需要与兴趣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并不断转化,直至对美术学习兴趣可以维持并得到提升;三是小学生在美术方面低层次的需要与兴趣,会向更高层次的兴趣与需求转化,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该论文的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教育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法和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
【关键词】:需要层次论 兴趣 需要 美术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7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选题的来源10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一) 研究目的10-11
- (二) 研究的主要意义11-12
- 1. 学术意义11
- 2. 现实意义11-12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2
- 四、研究的创新点12-13
- 五、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需要层次理论的概述14-17
- 一、需要层次论的释义14-15
- 二、需要层次论的主要特征15-16
- (一) 需要层次论的具有递进性15
- (二) 需要层次论是一个积极的动机系统15-16
- 三、需要层次理论对义务教育课程的指导意义16-17
- (一) 满足学生基本需要,使学生产生高级需要16
- (二) 满足学生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16
- (三) 需要层次论使教师拥有积极的学生观16-17
- 第二章 需要层次理论与兴趣需要17-26
- 一、兴趣、情境兴趣与个体兴趣等相关概念17-18
- (一) 兴趣的概念17-18
- (二) 情境兴趣18
- (三) 个体兴趣18
- 二、兴趣的作用18-20
- (一) 兴趣的对个体活动的积极影响18-19
- (二) 激发学生兴趣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19-20
- 三、需要与兴趣的关系,情境兴趣、个体兴趣与需要的关系20-22
- (一) 需要与兴趣的关系20
- (二) 情境兴趣、个体兴趣与需要的关系20-22
- 四、兴趣需要与需要层次论的关系22-23
- 五、小学美术教学中兴趣需要与需要层次论的应用23-26
- (一) 爱与归属的需要与尊重需要:学校教育常见的缺失性需要23-24
- (二) 美术兴趣需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关键24-25
- (三) 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25-26
- 第三章 小学美术教学中兴趣需要的运用策略26-50
- 一、当今小学美术教育的概况26-27
- 二、小学学生基本需要与兴趣需要的调查与结果分析27-36
- (一) 小学基本需要情况调查问卷28-30
- (二) 小学美术教材兴趣选择调查问卷30-32
- (三) 小学基本需要情况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32-34
- (四) 小学美术教材兴趣选择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34-36
-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兴趣需要的运用策略36-50
- (一) 学生管理策略:满足低级需要,关注学生人格发展36-38
- (二) 教学内容选择策略:师生双边选择教学内容38-44
- (三) 教学环境策略: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兴趣需要迁移44-45
- (四) 课堂评价策略:积极评价,强化学生的兴趣45-47
- (五) 动机激发策略:利用好胜心理,使学生产生兴趣需要47-50
- 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与兴趣运用的总结与反思50-51
- 一、取得的成果50
-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3
- 附录53-57
- 小学基本需要情况调查问卷53-55
- 小学生兴趣需要调查问卷(二年级)55-56
- 小学生兴趣需要调查问卷(四年级)56-57
- 致谢57-58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美术的需要与兴趣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9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