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特征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16:20
  近年来,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的必要保障,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中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跨越式发展。当下,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组织灵活具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充实,学生们不仅可以在体育锻炼中舒缓身心,并且可以练就强健的体魄、增强体育素养、培养终身体育思想。随着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越发重视,体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代,我们体育人也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个人的发展融入体育强国的中国梦当中,为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城乡共30所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特征(时间、内容项目、组织形式、管理机制)、体育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的认知特征、场地器材与体育...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概念界定
        1.3.2 大课间体育活动国内研究现状
            1.3.2.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研究
            1.3.2.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内容研究
            1.3.2.3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研究
            1.3.2.4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1.3.2.5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色发展研究
            1.3.2.6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3 大课间体育活动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考察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对比分析法
        2.2.6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特征
        3.1.1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安排特征
            3.1.1.1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对比分析
            3.1.1.2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段对比分析
            3.1.1.3 大课间体育活动频率对比分析
        3.1.2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内容选择特征
            3.1.2.1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选择对比分析
            3.1.2.2 大课间体育活动特色项目对比分析
        3.1.3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特征
            3.1.3.1 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对比分析
            3.1.3.2 大课间体育活动轮换频率对比分析
            3.1.3.3 异常天气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对比分析
        3.1.4 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与评价机制特征
            3.1.4.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机制对比分析
            3.1.4.2 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人员构成对比分析
    3.2 延安市小学体育主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认知特征
        3.2.1 体育主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认知
        3.2.2 体育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认知
    3.3 延安市小学场地器材及体育师资力量特征
        3.3.1 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情况
        3.3.2 延安市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3.3.2.1 年龄结构
            3.3.2.2 学历层次
            3.3.2.3 体育教师培训学习情况
    3.4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与安全管理工作特征
        3.4.1 大课间体育活动负荷安排情况
            3.4.1.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情况调查分析
            3.4.1.2 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负荷的评判方法
        3.4.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工作
    3.5 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3.5.1 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3.5.1.1 宣传与监管方面
            3.5.1.2 组织管理尚未系统化
            3.5.1.3 项目内容安排有待完善
            3.5.1.4 安全保障问题
            3.5.1.5 体育师资与场地器材
            3.5.1.6 其他影响因素
        3.5.2 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3.5.2.1 加强宣传与监管力度
            3.5.2.2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3.5.2.3 合理整合场地器材与师资力量
            3.5.2.4 推进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校本课程
            3.5.2.5 加强对各类安全隐患监管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俄罗斯布市体育教育模式的启示[J]. 康叔鸷,魏玲.  黑河教育. 2019(05)
[2]中美基础教育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J]. 俞皓天,汪晓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重大价值[J]. 李可兴,江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11)
[4]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落实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发展战略研究[J]. 董翠香,郑继超,刘超,季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11)
[5]大课间活动——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引擎[J]. 马良峰.  小学教学参考. 2018(24)
[6]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探析[J]. 胡小刚.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08)
[7]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 邓光华,姜圣清.  体育教学. 2018(06)
[8]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自治的实践与探索[J]. 秦敏.  体育教学. 2018(06)
[9]关于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 张海文.  学周刊. 2018(17)
[10]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浅探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有机结合[J]. 杨晓玲.  新课程(上). 2018(05)

硕士论文
[1]南昌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D]. 程欢.江西师范大学 2017
[2]昆明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特征、现状及差异研究[D]. 唐凤华.云南师范大学 2017
[3]毕节市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车丹.成都体育学院 2016
[4]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 王秀成.山东师范大学 2016
[5]安康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内容资源开发的研究[D]. 田晓彧.西安体育学院 2015
[6]成都市锦江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特色发展研究[D]. 兰林.成都体育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025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25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