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分数教学中的数学基本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6 21:3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了“数学思想”这一目标要求,数学思想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数学知识、规律的本质性的认识。数学基本思想是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三部分。在数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财富。如今,国内学者不仅对数学基本思想的内涵和意义进行研究,而且同样重视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研究。基于此,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分数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一线教师探讨交流,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寻找在渗透数学基本思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现状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一定的教学建议。本研究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笔者论述了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同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数学基本思想、分数、分数教学等基本概念做出界定,确定使用文献分析法、课例分析法、访谈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数内容的研究。笔者对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中需要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分数概念及分数运算进行重点解读。第三部分是分数内容中的数学基本思...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学分数教学中的数学基本思想研究


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为三年级学习“整体与部分”

除法,分数,人教版,教学内容


图 1-1 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掌握了 “平均分” 的概念,为三年级学习“整体与部分意义上的 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从1-1 可以看出本节是从“整体与部分”角度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中通过把一盘包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1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如:“、 这样的数叫作分数”,进而为五年级从“分数与除法”角度继续理解分数意义奠基础。2.除法角度

分数,人教版,教学内容,除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就是商的意义,分数在纯数学(自然数除法不能解决非整数的问题)意义上指的是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在图 1-2 中可以清楚看到a÷b= (b≠0)这样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解释分母不可为 0 的原因。从除法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 “单位1”的认识。3.比角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以“埃及分数”教学为例[J]. 陈六一,张浩.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08)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徐国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07)
[3]从理论到实践,核心素养教育如何“落地”?[J]. 姜乃强.  教育家. 2016(25)
[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 黄四林,左璜,莫雷,刘霞,辛涛,林崇德.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6)
[5]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 李星云.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5)
[6]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 陈六一,刘晓萍.  今日教育. 2016(03)
[7]论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多层级理解及其教学[J]. 章勤琼,徐文彬.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3)
[8]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 褚宏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1)
[9]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曹培英.  小学数学教师. 2015(11)
[10]小学数学基本思想的建构策略[J]. 解迎春.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09)

博士论文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 张桂芳.西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和探索[D]. 费佳.贵州师范大学 2016
[2]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策略研究[D]. 山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3]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D]. 刘勋达.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运算的比较研究[D]. 张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1
[5]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满慧.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渗透典型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D]. 黄轶凤.上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53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53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