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06:25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专业素养,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影响因素和促进策略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重视。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辅以文献法和作品分析法对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开展调查,对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认知、动因、方法、内容)和学校场域中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调查发现,小学初任教师的反思认知处于第三水平;反思动因、反思方法、反思内容处于第二水平。初任教师的教学反思总体水平处于第二水平。小学初任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忽视教学反思的理论学习,缺乏教学反思实践经验。第二,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不强,目的不明确。第三,局限于内部反思,缺乏反思策略。第四,缺乏深入反思,反思内容形式化。为深入了解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在“场域——习性”理论视角下,影响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分为学校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领导风格、绩效责任、教师培养策略和教师群体。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业水平、教学反思信念和探究能力。据此,小学初任教师自身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通过主动学习教学反...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研究


关于教学反思重要性认识的比例图

示意图,教学反思,具体动因,示意图


2.关于初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动因总体而言,大多数初任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较被动,但也有部分教师开展积极主动的思。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反思具体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40.7%的教师认同完成学校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是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原因,有 55.1%的教师认为自己进行教学思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这体现接近半数的小学初任教师不是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少学者提出真正的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自身有反思倾向的前提下,自觉主动进行的思。在某种程度上,初任教师这种处于被动的反思是缺乏真实性的反思。但有50%和53.4%初任教师分别意识到教学反思对学生成长和自身专业成长有促进作用。这说明,部分任教师关于教学反思的出发点还是相对积极的。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部分教师进行学反思较为被动,将教学反思当做任务来完成,但也有部分教师看到教学反思对学生自身的作用正在积极主动地反思。(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动性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效果的研究[J]. 王宁,王雪松.  基础教育. 2016(01)
[2]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 罗晓杰,牟金江.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1)
[3]初任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许画,周曦.  教育探索. 2015(05)
[4]实习教师的教学反思研究[J]. 吴兆旺.  全球教育展望. 2011(06)
[5]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分析[J]. 孙振东,陈荟.  中国教育学刊. 2010(09)
[6]初任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 张漱梅.  教学与管理. 2009(30)
[7]场域—习性理论视角下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分析[J]. 赵明仁,黄显华,袁晓峰.  课程.教材.教法. 2009(06)
[8]从教学反思的过程看教师专业成长——基于新课程实施中4位老师的个案研究[J]. 赵明仁,黄显华.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7(04)
[9]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 申继亮,刘加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3)
[10]教师在批判性教学反思中成长[J]. 赵昌木.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9)

硕士论文
[1]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岚.辽宁师范大学 2017
[2]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D]. 龙丽丽.贵州师范大学 2016
[3]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 隋小美.辽宁师范大学 2014
[4]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初探[D]. 金丽莉.苏州大学 2013
[5]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状况研究[D]. 张敬峰.辽宁师范大学 2012
[6]小学初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D]. 谷唱.西南大学 2011
[7]初中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D]. 宋景芬.西南大学 2010
[8]在现场中成长: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入职适应个案研究[D]. 蔡海拉.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布尔迪厄的科学建构论研究[D]. 高桦楠.北京师范大学 2008
[10]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 王威威.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5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55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