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3:47
  价值取向作为教育哲学的范畴深刻地影响和决定了教育领域关于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教材是呈现课程的重要文本,融合了社会主流意识、教育思想和编者个人情感彰显出一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并不是孤立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超越与进化。本研究以民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套教材为研究蓝本,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社会和个人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教材价值取向的时代背景、主要特征和呈现方式,试图得出关于教材价值取向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主要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依据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重要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思潮,通过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研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呈现的特征,并列举出典范性教材。第三部分侧重于分析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社会价值取向。揭示了教材价值取向的共性表现在对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道德意识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识的追求,通过教材呈现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个人价值取向。其个人价值取向主要集中于儿童...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研究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六册儿童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了解社会知识能够引起儿童愉快的体验,激发

插图,儿童,教材,新学


53童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是,这一时期的着眼于解释说明,生动有趣不足,结合课文一般集中于某一物体的描绘或是千篇一律的人物,较为刻板,缺乏一定的背景描绘。图4-2《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新学制施行后,教材受到“儿童中心”影响,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插图的地位有所提高,编者在教材的编辑大意中提及插图的设计要求,如《新学制初级国语》的编辑大纲中强调“插图都活泼而有变化。低年级各册,并插入彩色图,足以供给欣赏,引起想象,补助记忆,增加兴味[1]。”可见插图已经是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儿童欣赏的过程中引发想象,提升对美的形象认知。这一时期教材中插图最大的特点是以趣味十足的动态感插图取代呆板的常识性的图画,人物描绘加入了特色的背景图,动作和神态都彰显了人物个性,如图4-2是《新学制初级国语》第三册开篇《我的学校欢乐多》,插图中描绘了学校的三个场景,儿童在课堂上安静的听讲,在闲暇时观察大自然或是与同学玩耍,情节富有连贯性和动态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儿童的学校生活。动物的描绘不再只是围绕简单的外貌,往往以拟人手法描述其动作,根据文本,多图串联,凸显了故事感。动物的描绘不再只是围绕简单的外貌,而是加入动作将其拟人化,根[1]魏冰心,范祥善,朱翊新.新学制小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第一册)[M].上海:世界书局,1927:1.

云图,新学,小学,国民党


54据文本,多幅呈现,凸显了故事感,如图4-3右图描绘出小狗看河和跌到河里的样子,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创设出鲜活、趣味的情境,激发儿童对美的体验。图4-3《新学制小学初级教科书初级国语课本》1928年国民党实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到1949年这二十年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五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其修订,同时受到政治、历史和教育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随之有所发展和变化。课程标准对插图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新颖富于变化,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插图宜多,低中年级最好和文字各占一半,在可能范围内,低中年级宜多用彩色图[1]”,插图的设计与编排走上规范化。这一时期教材中的插图绘制逐步达成了共识,低年级的插图数量丰富,位置灵活,趣味生动;高年级的插图主要对文本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开明国语课本》插图是广受好评的,其设计者是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常被看做中国漫画的先驱。丰子恺还是一名关注儿童的教育家,将儿童观与漫画结合起来成为具有感染力的儿童漫画。《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插图皆为丰子恺以毛笔手绘而成,和谐素雅的色彩在视觉上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例如图4-4,插图与课文搭配[1]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幼儿园及小学之部(第1册)[M].上海:卿云图书公司,1929: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体契合:《开明国语课本》插图的“儿童相”[J]. 吴小鸥,徐莹.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3)
[2]民国与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以“开明版”和“人教版”为例[J]. 屠锦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2)
[3]民国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及当代意义[J]. 顾之川.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01)

硕士论文
[1]清末民初女子国文教科书中的异国女性形象[D]. 李雪.山东大学 2016
[2]民国初期女子国文教科书女性形象研究[D]. 任晓玲.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开明国语课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儿童形象比较[D]. 李婷婷.聊城大学 2016
[4]叶圣陶小学国语教科书选文研究[D]. 徐红玉.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1933年《复兴国语教科书》选文研究[D]. 孙艺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6]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结构研究[D]. 张俊博.渤海大学 2014
[7]清末小学国文教科书插图研究[D]. 张正晨.上海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73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273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