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基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10 10:09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一个关键在于确立教师作为"知识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即教师不仅是已有教育教学知识的继承者和消费者,更是新的教育教学知识的生产者和建设者。为了培养创新型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构建并实施了"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注重帮助学习者围绕理论主题,开展文献综述,实现知识整合并创造学术知识;教师教育实验课程,强调让学习者实际经验对学术知识的"转化设计",以此实现知识的转译和定制化进而创造原型知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则帮助学习者走进实践现场,将原型知识和学术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之中,开展常规-革新-识知三重迭代的行动研究进而创造操作知识。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使得师范生的学习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仅仅是"获得型学习"和"参与型学习",而是"升华"为"知识创造型学习"。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20,40(Z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创新
1. 围绕理论主题,开展文献综述
2. 基于文献综述,实现知识整合
3. 通过知识整合,创造学术知识
二、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实验课程创新
1. 面向实践应用,开展转化设计
2. 基于转化设计,实现知识转化
3. 通过知识转化,创造原型知识
三、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创新
1. 走进实践现场,开展行动研究
2. 基于行动研究,实现知识增长
3. 通过知识增长,创造操作知识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案例、步骤与价值[J]. 黄甫全,游景如,涂丽娜,曾文婕.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1)
[2]获得·参与·知识创造——论人类学习的三大隐喻[J]. 曾文婕,柳熙. 教育研究. 2013(07)
[3]技能性知识与体知合一的认识论[J]. 成素梅. 哲学研究. 2011(06)
本文编号:3275713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20,40(Z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创新
1. 围绕理论主题,开展文献综述
2. 基于文献综述,实现知识整合
3. 通过知识整合,创造学术知识
二、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实验课程创新
1. 面向实践应用,开展转化设计
2. 基于转化设计,实现知识转化
3. 通过知识转化,创造原型知识
三、指向知识创造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创新
1. 走进实践现场,开展行动研究
2. 基于行动研究,实现知识增长
3. 通过知识增长,创造操作知识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案例、步骤与价值[J]. 黄甫全,游景如,涂丽娜,曾文婕.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1)
[2]获得·参与·知识创造——论人类学习的三大隐喻[J]. 曾文婕,柳熙. 教育研究. 2013(07)
[3]技能性知识与体知合一的认识论[J]. 成素梅. 哲学研究. 2011(06)
本文编号:3275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27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