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习作困难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19:06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虽已将写作划分为写话和习作,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习作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现有的众多研究中,少有对学生习作情境中习作困难体验的研究。而教育现象学正以“重回生活世界”的思想为学生习作困难打开了研究视野。在教育现象学的理论借鉴下,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丰富而真实的习作情境中,收集口头、书面的习作体验描述性材料:习作的认识体验、习作的实施体验,对其进行反复的现象学式追问,从中找寻习作困难体验的教育意义,亦即对习作目标与意义的模糊、生活常态与习作的冲突、对身体参与学习的忽视、自我与他者交往的矛盾以及对时空间的特殊感受等,得出以下结论:许多学生都经历了习作困难体验,这些困难体验影响了学生对待习作的态度、甚至阻碍了他们习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建议在理解和尊重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困难体验、发现其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的基础上,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确立习作及学习的意义,正视并克服克服习作困难体验,在生活中充分感知自我、认识自我;在习作课堂中以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习作体验资源为载体,以训练与发展学生思维为抓手,发挥身体与认知的同一性,尊重学生学习的身体参与,构建知、情...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个人学习经历与教育实践的体悟
        二、小学高年级习作重要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习作
        二、习作困难
        三、习作困难体验
    第四节 文献述评
        一、习作困难研究
        二、习作体验研究
        三、习作困难体验研究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教育现象学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关注个体的教育体验
    第二节 挖掘体验的教育意义
    第三节 强调身体在场的学习
第三章 进入现场: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困难体验描述
    第一节 学生对习作的认识体验
        一、习作态度体验:一听到就厌烦
        二、习作方式体验:为什么要逼我
        三、习作内容体验:写作文没意思
        四、习作价值体验:像大人一样说话
    第二节 学生习作时的体验
        一、否定与自卑:写不好、想象力差
        二、陌生与空白:我没发生过、乱写
        三、紧张与担忧:没时间、怕被罚抄
        四、疼痛与麻木:感觉脑袋要爆炸
        五、防备与私密:千万别被看到
第四章 超越体验: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困难体验的深层意蕴
    第一节 习作目标与意义的模糊
        一、习作目标的模糊
        二、习作意义的模糊
    第二节 生活常态与习作的冲突
        一、学生生活的单一偏向
        二、习作偏离生活的常态
    第三节 习作中身体参与的忽视
        一、在身体方面的强制管理
        二、身体与习作学习的冲突
    第四节 自我与他者交往的矛盾
        一、师生交往之间的误解
        二、对同伴与家长的隐瞒
    第五节 关于时空间的特殊感受
        一、有限的习作时间增加学生习作心理压力
        二、学生所处空间环境影响习作内容的生成
第五章 提出建议:在习作中成就自我
    第一节 学生:感知自我,找寻习作意义与乐趣
        一、在生活世界中感知自己
        二、勇敢克服习作困难体验
        三、确立习作及学习的意义
    第二节 教师:多维视角,创造美好的习作体验
        一、开放高年级习作目标与内容
        二、尊重学生学习的身体参与
        三、开发丰富的习作体验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描述到解释:现象学研究路径转向[J]. 黄广芳.  社会科学家. 2017(10)
[2]我们如何认识教育世界[J]. 王卫华.  教育研究. 2016(09)
[3]小学生作文困难问卷的编制[J]. 田澜.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02)
[4]身体视域下的体验学习与具身学习[J]. 董芬,彭亮.  教育导刊. 2016(04)
[5]美国小学习作教学基本范式及其启示[J]. 郭家海.  教学与管理. 2015(32)
[6]教育现象的直观及其对教育世界的契合价值[J]. 王卫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1)
[7]解决学困生作文难策略的探究[J]. 覃方确.  基础教育研究. 2015(01)
[8]我国小学写作教学模式述评[J]. 雷浩,田澜.  当代教育科学. 2014(16)
[9]发现:儿童“真我”习作必然的生命路径——新课标观照下对小学生习作“无我”现象的思考和探求[J]. 姚海玲.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S1)
[10]小学生习作核心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路径[J]. 张晨瑛,李维勇.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 王萍.河南大学 2010
[2]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 周泓.西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评价的反思与策略优化研究[D]. 刘婧.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研究[D]. 卢波.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身体现象学视野下小学生语文课堂体验研究[D]. 郭丽敏.山西师范大学 2015
[4]小学生习作内容生成研究[D]. 陈其凤.西南大学 2015
[5]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 莫玉香.广西师范大学 2014
[6]学困生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D]. 曹冉.首都师范大学 2013
[7]情绪、情感、动机与小学习作教学[D]. 许岩.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8]对当今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问题的思考[D]. 刘娜.天津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6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586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