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除法”“分数”与“比”的辨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4-26 18:18
在小学数学中,除法、分数和比是极容易混淆的概念,这3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具有自身的特性.能否理解3者的数学本质内涵及其关系是数学深度学习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发展.除法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当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结果是分数.分数的本质是一个数,是表示整体与等分的关系,是一个比率.比的本质是刻画两组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比的运算过程中,可以借助除法来完成,比值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概念的理解——小学数学核心内容视角
1.1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2 分数是数系扩充产生的一种新数
1.3 比是对数量的倍数关系的刻画
2 概念关系的辨析
2.1 除法与比之间的关系
2.2 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2.3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对“除法”“分数”与“比”教学的启示
3.1 抓住本质——凸显概念的基本特性
3.2 横向链接——建构概念的联结关系
3.3 创设情境——实现概念的深度学习
3.4 广泛拓展——体现概念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比及其教学[J]. 史宁中,娜仁格日乐. 数学教育学报. 2017(02)
[2]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 朱立明.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5)
[3]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 马云鹏.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9)
[4]关于分数教学的思考[J]. 章敏.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3)
[5]基于新课标的学生数学价值感悟研究[J]. 朱立明,马云鹏. 数学教育学报. 2014(05)
[6]“中国 美国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数定义”[J]. 蒲淑萍. 数学教育学报. 2013(04)
[7]比是什么——台湾地区关于“比”的教材改革的启示[J]. 王永.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09(06)
[8]“数”的知识建构特点与课程教学建议[J]. 王跃红. 课程.教材.教法. 2008(02)
本文编号:364849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概念的理解——小学数学核心内容视角
1.1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2 分数是数系扩充产生的一种新数
1.3 比是对数量的倍数关系的刻画
2 概念关系的辨析
2.1 除法与比之间的关系
2.2 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2.3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对“除法”“分数”与“比”教学的启示
3.1 抓住本质——凸显概念的基本特性
3.2 横向链接——建构概念的联结关系
3.3 创设情境——实现概念的深度学习
3.4 广泛拓展——体现概念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比及其教学[J]. 史宁中,娜仁格日乐. 数学教育学报. 2017(02)
[2]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 朱立明.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5)
[3]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 马云鹏.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9)
[4]关于分数教学的思考[J]. 章敏.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3)
[5]基于新课标的学生数学价值感悟研究[J]. 朱立明,马云鹏. 数学教育学报. 2014(05)
[6]“中国 美国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数定义”[J]. 蒲淑萍. 数学教育学报. 2013(04)
[7]比是什么——台湾地区关于“比”的教材改革的启示[J]. 王永.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09(06)
[8]“数”的知识建构特点与课程教学建议[J]. 王跃红. 课程.教材.教法. 2008(02)
本文编号:3648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64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