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与厘清: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发展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2023-10-04 04:10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源远流长,从六艺中的“数”到《九章算术》、《算学启蒙》等著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小学数学课程。民国时期的小学数学课程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影响,外来实用主义与中国的经世致用哲学观点相互碰撞与融合,构建了具有文化融合的小学数学课程,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当下新时期课程改革面临着课程内容知识量过大、课程内容编排紊乱等质疑。通古鉴今,为使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对我国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进程进行系统总结不可或缺。对其改革历程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两条主线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有助于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探索其随时代变革的特点,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选取与组织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本文围绕三大问题: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历经了怎样的变革与发展?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演变有何阶段性特点?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我国当前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变革有何借鉴?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从纵向教育史发展维度将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发展史依据民国时期社会背景、教育宗旨、学制等变革大事件及课程内容的变革特点,...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1.研究意义
2.研究目的
(三)概念界定
1.民国小学
2.民国小学数学
3.课程内容
(四)文献综述
1.数学课程发展的相关研究
2.数学课程内容发展的相关研究
3.民国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4.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问题与重难点
1.研究主要问题
2.研究重点难点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民国时期小学数学之课程标准及教科书
(一)课程标准
1.注重识记与运算期(1912-1922年)
2.初涉几何与应用期(1922-1927年)
3.拓展统计与账簿期(1927-1937年)
4.四领域稳健发展期(1937-1949年)
(二)教科书
1.注重识记与运算期(1912-1922年)
2.初涉几何与应用期(1922-1927年)
3.拓展统计与账簿期(1927-1937年)
4.四领域稳健发展期(1937-1949年)
三、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演变
(一)注重识记与运算期(1912-1922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二)初涉几何与应用期(1922-1927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三)拓展统计与账簿期(1927-1937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四)四领域稳健发展期(1937-1949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四、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变革特点
(一)知识体系之变革特点
1.由线及面,多向扩展,趋向健全
2.有减有增,动态平衡,稳固增长
3.较之当下,单向欠缺,整体倾斜
(二)知识量之变革特点
1.知识领域:单领域格局被打破,四领域发展趋向稳定
2.知识块:传统知识保持不变,现代化知识增后保留
3.知识单元:量增伴随类别变化,少部分单元变幅较大
4.知识点:主要课程内容突出,大幅剧增后小幅缩减
(三)编排方式之变革特点
1.知识领域:逐渐向螺旋式发展
2.知识块:以紧密螺旋式为主
3.知识单元:部分螺旋部分直线
(四)知识呈现之变革特点
1.知识系统:陈述性向过程性演变,文字阐述向图文结合演变
2.助读助教系统:混编式向分栏式演变,关注生活向强调数学演变
3.例习题系统:无例题向有例题演变,文字问题向图文活动演变
五、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变革之启示
(一)课程内容选取之启示
1.知识体系应处理好一维和多维的关系,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
2.知识量应调整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注重继承性与融合性
3.知识量应协调好变化与不变的关系,注重适量性与差量性
(二)课程内容组织之启示
1.编排方式应把握好直线与螺旋的关系,注重切实性与知识性
2.知识呈现应平衡好陈述式与推演式的关系,注重认知性与过程性
3.助读助教呈现应处理好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系,注重多样性与情境性
4.例习题呈现应调配好问题式与活动式的关系,注重操作性与研究性
结束语
注释及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课题参与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851287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1.研究意义
2.研究目的
(三)概念界定
1.民国小学
2.民国小学数学
3.课程内容
(四)文献综述
1.数学课程发展的相关研究
2.数学课程内容发展的相关研究
3.民国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4.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问题与重难点
1.研究主要问题
2.研究重点难点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民国时期小学数学之课程标准及教科书
(一)课程标准
1.注重识记与运算期(1912-1922年)
2.初涉几何与应用期(1922-1927年)
3.拓展统计与账簿期(1927-1937年)
4.四领域稳健发展期(1937-1949年)
(二)教科书
1.注重识记与运算期(1912-1922年)
2.初涉几何与应用期(1922-1927年)
3.拓展统计与账簿期(1927-1937年)
4.四领域稳健发展期(1937-1949年)
三、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演变
(一)注重识记与运算期(1912-1922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二)初涉几何与应用期(1922-1927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三)拓展统计与账簿期(1927-1937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四)四领域稳健发展期(1937-1949年)
1.课程标准之知识体系与知识量
2.教科书之编排与呈现
四、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变革特点
(一)知识体系之变革特点
1.由线及面,多向扩展,趋向健全
2.有减有增,动态平衡,稳固增长
3.较之当下,单向欠缺,整体倾斜
(二)知识量之变革特点
1.知识领域:单领域格局被打破,四领域发展趋向稳定
2.知识块:传统知识保持不变,现代化知识增后保留
3.知识单元:量增伴随类别变化,少部分单元变幅较大
4.知识点:主要课程内容突出,大幅剧增后小幅缩减
(三)编排方式之变革特点
1.知识领域:逐渐向螺旋式发展
2.知识块:以紧密螺旋式为主
3.知识单元:部分螺旋部分直线
(四)知识呈现之变革特点
1.知识系统:陈述性向过程性演变,文字阐述向图文结合演变
2.助读助教系统:混编式向分栏式演变,关注生活向强调数学演变
3.例习题系统:无例题向有例题演变,文字问题向图文活动演变
五、民国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变革之启示
(一)课程内容选取之启示
1.知识体系应处理好一维和多维的关系,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
2.知识量应调整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注重继承性与融合性
3.知识量应协调好变化与不变的关系,注重适量性与差量性
(二)课程内容组织之启示
1.编排方式应把握好直线与螺旋的关系,注重切实性与知识性
2.知识呈现应平衡好陈述式与推演式的关系,注重认知性与过程性
3.助读助教呈现应处理好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系,注重多样性与情境性
4.例习题呈现应调配好问题式与活动式的关系,注重操作性与研究性
结束语
注释及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课题参与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851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5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