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SOFIT评定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实施效果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07 03:54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青少年是建设“体育强国”坚实的后备力量,而学校体育发展水平强弱则是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在经历过“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发展之后,趋于较为成熟的改革手段和课程理念,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5年5月拉开了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健康身体,树立体育锻炼态度,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发展目标,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促进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在上海市的实施,标志着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始得到了关注,并且强调课程的改革要促使学生由“要学”转变为“想学”。现阶段,高效的课程评价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长久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必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手段的推陈出新,以满足“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评价
2.1.3 体育课程评价
2.1.4 “小学体育兴趣化”的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研究
2.2.2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研究
2.2.3 SOFIT系统观测法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研究
2.3.2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研究
2.3.3 SOFIT系统观测法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SOFIT系统观测法介绍
3.4 研究方案
4 研究结果
4.1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中体育课堂环境
4.1.1 教师课堂管理及内容讲解时间
4.1.2 体、技能、游戏及自由活动时间
4.2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中学生行为
4.2.1 SOFIT观测中学生一般强度活动
4.2.2 SOFIT观测中学生中高强度活动
4.3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中教师促进行为
5 分析与讨论
5.1 体育课堂环境对体育教师课程设计的影响
5.1.1 课堂管理与知识讲解时间
5.1.2 体能、技能、游戏性活动以及自由活动时间
5.2 学生行为活动水平为体育课程评价提供量化反馈
5.2.1 一般强度活动
5.2.2 MVPA中高强度活动
5.3 体育教师促进行为对学生MVPA活动水平的影响
5.3.1 体育教师促进课内行为
5.3.2 体育教师促进课外行为
5.3.3 体育教师无促进行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96716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评价
2.1.3 体育课程评价
2.1.4 “小学体育兴趣化”的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研究
2.2.2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研究
2.2.3 SOFIT系统观测法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研究
2.3.2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研究
2.3.3 SOFIT系统观测法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SOFIT系统观测法介绍
3.4 研究方案
4 研究结果
4.1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中体育课堂环境
4.1.1 教师课堂管理及内容讲解时间
4.1.2 体、技能、游戏及自由活动时间
4.2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中学生行为
4.2.1 SOFIT观测中学生一般强度活动
4.2.2 SOFIT观测中学生中高强度活动
4.3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中教师促进行为
5 分析与讨论
5.1 体育课堂环境对体育教师课程设计的影响
5.1.1 课堂管理与知识讲解时间
5.1.2 体能、技能、游戏性活动以及自由活动时间
5.2 学生行为活动水平为体育课程评价提供量化反馈
5.2.1 一般强度活动
5.2.2 MVPA中高强度活动
5.3 体育教师促进行为对学生MVPA活动水平的影响
5.3.1 体育教师促进课内行为
5.3.2 体育教师促进课外行为
5.3.3 体育教师无促进行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96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9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