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5 07:18

  本文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要求,目的在于丰富学生文本阅读的多元体验,提升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求的阅读能力。当前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积极发现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然而,由于对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教学策略显得比较松散,不具针对性,缺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色。基于此,研究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分析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合理的案例分析框架,对具体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客观分析,从中总结和提炼出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总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对“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概况进行文献分析,并以此明晰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以及其自身的教育特点和教育功能指向。在此基础上,选取合宜的学校作为研究主体,展开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交待研究分析的思路。其次,研究对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和归纳,对文本教学的过程进行客观剖析,从终窥探出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上析取具有针对性的文本教学策略。最后,基于对案例的分析以及课堂观察,研究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归纳提炼,既包括教师在教学时对文本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的策略,也包括具体文本内容教学实施的策略。为充分体现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结合相应的教学案例进行阐述,从宏观和微观上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7
  • 第一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与研究思路17-25
  • 第一节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特征、功能与指向18-21
  •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特征18-19
  •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功能19-20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向20-21
  •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21-24
  • 一、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理解情况21
  • 二、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兴趣情况21-22
  • 三、小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力自我评估情况22-23
  • 四、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价值功能的认识情况23
  • 五、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应用的调查23
  • 六、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导情况23-24
  • 第三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思路24-25
  • 一、研究的问题24
  • 二、研究素材选取的依据24
  • 三、研究的分析框架24-25
  • 第二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案例分析25-41
  • 第一节 图表表格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25-30
  • 一、《阅读图表》课例26-27
  • 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例27-29
  • 三、结论29-30
  • 第二节 图画漫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30-33
  • 一、《梵高奶奶的世界》课例30-31
  • 二、《让路给小鸭子》课例31-32
  • 三、结论32-33
  • 第三节 图文组合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33-37
  • 一、《驴小弟变石头》课例33-34
  • 二、《阅读图文广告》课例34-35
  • 三、结论35-37
  • 第四节 群文组合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37-41
  • 一、《走进狼的世界》课例38-39
  • 二、《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课例39-41
  • 三、结论41
  • 第三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构建41-56
  • 第一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观察41-47
  • 一、课堂观察背景41
  • 二、课堂观察过程41-44
  • 三、课后专题分析44-47
  •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宏观教学策略47-50
  • 一、图表、图画、篇章的教学策略47
  • 二、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培养策略47-49
  • 三、阅读教学评价策略49-50
  • 第三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微观教学策略50-52
  •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策略50-51
  •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51
  • 三、教学内容的实施策略51-52
  • 第四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出路52-56
  •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向表现与存在52-53
  •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目的是存养学生的言语生命和言说素养53-54
  • 三、以表现和存在为本位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理论意义54
  • 四、以表现和存在为本位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明;莫雷;冷英;;我国文本阅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施娟芬;;善于发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J];江苏教育;2013年33期

3 欧湘荣;;语文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12期

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02期

5 陈佳;;略谈小学低段绘本阅读与文本阅读的衔接和转化[J];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17期

6 周国显;;2013年浙江六市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点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年01期

7 郭爱华 ,王功望;文本阅读的层面探究及操作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19期

8 杨道麟;;浅论文本阅读的真善美价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34期

9 曹国宾;;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J];新高考(语文数学英语);2007年11期

10 孟晓东;;实用类文本阅读强化训练——新闻篇[J];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新;;重复获益效应对文本阅读加工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吕超;莫雷;;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在文本阅读中的保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钟伟芳;莫雷;金花;龚文进;张萍;黄庆;;文本阅读过程中预期推理生成的时程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金花;陈卓铭;莫雷;钟伟芳;龚文静;;右顶皮层参与文本阅读预期推理建构的必要性[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闫秀梅;莫雷;伍丽梅;张庆;;文本阅读中空间距离的心理表征[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郑洪冰;刘金平;;作为事件边界的时间变化对文本阅读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吕超;莫雷;伍丽梅;;文本阅读中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苏珂;;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9 金花;莫雷;钟伟芳;刘鹤龄;方心怡;;文本阅读中预期推理生成的脑激活模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瑞明;莫雷;李利;曾祥炎;;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顾华杰;转变学习方式 建立超文本阅读理念[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蔡亦锋;强化信息 关注探究[N];三明日报;2008年

3 蒋晓城;奏响文学文本阅读的组曲[N];文艺报;2010年

4 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蔡亦锋;强化信息 关注探究[N];三明日报;2008年

5 江西省宁都县三中 刘云生;强化教材文本阅读 提升学生作文水平[N];学知报;2011年

6 新安一高 董和平;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结构分析技巧[N];学知报;2011年

7 厦门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 杨书松;理念更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北京市海淀区新国语培训学校校长 王泽钊;教辅何以沦为“考辅”[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小身材大功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冯其庸;《红楼梦》的文本阅读[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瑞明;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文毅;多文本阅读理解中认识论信念影响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冷英;文本阅读中目标信息整合方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淑斌;文本阅读中因果性预期推理构建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露;文本阅读的审美场之维[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2 蔡海婷;列提纲策略提升初中生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任二红;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与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春丽;初中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倪玉梅;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东伟;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青;中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结构与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潘婷;重复获益效应对文本阅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晴;不同模糊容忍度高中生在英语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方式[D];河南大学;2010年

10 余庆华;自我认同理论与中学生文学文本阅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423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