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三所地方本科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7:15

  本文关键词:三所地方本科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从成立至今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在这20年中,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达到了一定层次,许多地方高校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建立了自己的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培养方案。各校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培养过程等内容。因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小学师资培养应当专业化,并且国外较高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给我们以启示,这些都需要我们完善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方案。本文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调查法,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梳理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了解我国本科小学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现状,再通过三所地方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比较与分析,得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与《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提出完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建议。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是论述问题的提出、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因国内纵向比与国外横向比较的结果以及国内外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本科小学教师培养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标准》颁布后,我们可以《标准》为依据去完善本科小学师资职前培养。第二章我国小学师资职前培养的发展过程。本章通过历史梳理,了解到我国小学师资职前培养经历了中等师范、专科层次及本科以上层次的培养过程。在每个阶段,本文都论述了其发展的历史概述、及培养方案的情况,包括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实践等,重点论述了本科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概述及培养方案现状。第三章新时期小学师资职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通过第二章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本科小学师资职前培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向现代化转型、学历层次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和专业性不断增强,但是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实现量到质的飞跃、核心素养的养成、及遵循《标准》培养教师。因为《标准》是本文的一个核心论点,所以本章重点论述了《标准》颁布后对本科小学师资职前培养方案的新要求。第四章三所地方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通过A、B、C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文本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所学校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的年限、课程设置及培养过程都存在一些随意性,没有统一的规范,与《标准》之间也有些差距,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培养方案专业化的阻碍因素。第五章完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通过第四章的分析结果,我们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一些改善和实施建议,首先是遵循《标准》去完善培养方案,其次是根据完善建议提出一些调整建议,最后就是每所学校在遵循《标准》的同时也应该发挥自己的特色。通过以上几个章节,我对三所地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尤其是从《标准》这个角度来论述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文的创新所在,这对丰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的理论成果有一定意义,同时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也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 培养方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4;G6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9-11
  • 1.1.1 我国小学师资培养应当专业化9-10
  • 1.1.2 我国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需要完善10
  • 1.1.3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小学师资培养处在较高水平10-11
  • 1.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方案研究综述11-15
  • 1.2.1 培养方案概念界定12
  • 1.2.2 国内外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研究综述12-15
  • 1.3 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我国小学师资职前培养的发展过程16-31
  • 2.1 中等师范为主的小学师资职前培养16-24
  • 2.1.1 中等师范学校的开端(近代至 1949)16-17
  • 2.1.2 中等师范学校的曲折发展(1949——1978)17-21
  • 2.1.3 中等师范学校的蓬勃发展与改革(1978——2000)21-24
  • 2.2 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实验24-25
  • 2.3 本科以上小学教师培养的兴起25-31
  • 2.3.1 本科以上小学教师培养的发展概况25-26
  • 2.3.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现状分析26-31
  • 第3章 新时期小学师资职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31-45
  • 3.1 新时期本科小学师资培养与传统师资培养的差异性31-37
  • 3.1.1 由“传统”向“现代”转型31-33
  • 3.1.2 学历层次和培养起点要求提高33-35
  • 3.1.3 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35-36
  • 3.1.4 专业性不断增强36-37
  • 3.2 本科小学师资培养面临的新挑战37-45
  • 3.2.1 实现“量”到“质”的飞跃37
  • 3.2.2 培养专业核心素养37-38
  • 3.2.3 基于《标准》培养教师38-45
  • 第4章 三所地方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45-62
  • 4.1 三所地方高校培养方案文本的选择情况45
  • 4.2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45-48
  • 4.2.1 培养目标45-46
  • 4.2.2 培养规格46-48
  • 4.3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制与学位48
  • 4.4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48-52
  • 4.4.1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四类课程学分比较49-50
  • 4.4.2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四类课程具体设置情况50-52
  • 4.5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过程52-54
  • 4.5.1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专业技能”教育52-53
  • 4.5.2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体系53-54
  • 4.6 三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54-62
  • 4.6.1 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统一性需要加强54-55
  • 4.6.2 培养机构的地域特点对培养方案的影响55
  • 4.6.3 培养目标中人才定位的合理性反思55-56
  • 4.6.4 专业课程设置的存在模糊性56-57
  • 4.6.5 培养方案与《标准》的符合程度有待提高57-62
  • 第5章 完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62-70
  • 5.1 遵循《标准》,,完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62-65
  • 5.1.1 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以《标准》为导向62-63
  • 5.1.2 核心课程的构建要以《标准》为依据63
  • 5.1.3 学业评价要以《标准》为尺度63-64
  • 5.1.4 联合其他“标准”,建立培养方案的监控机制64-65
  • 5.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65-68
  • 5.2.1 培养目标的优化65-66
  • 5.2.2 核心课程的具体构建66-67
  • 5.2.3 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67-68
  • 5.3 充分发挥每所高校的培养优势68-70
  • 5.3.1 促进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一致性68
  • 5.3.2 培养方案适当体现地域特色68-70
  • 参考文献70-73
  • 附录A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73-7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吉彭,文武;菲律宾的小学教育改革成果[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2 上官子木;小学教育的中美比较[J];社会;2000年02期

3 文慧敏;龙山县小学教育发展的困难与对策[J];第一师范学报;2000年S1期

4 马希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上官子木;;中美小学教育比较[J];教师之友;2000年08期

6 明正英;;一分为二地看中美小学教育[J];教师之友;2000年11期

7 穆淑英,袁文业;日本的小学教育及其可借鉴之处[J];教学与管理;2000年11期

8 华冠新;加拿大的小学教育[J];出国与就业;2002年15期

9 吕明;今日加拿大小学教育的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J];基础教育;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兴;;小学教育的三个特点:“小、活、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2 张慕蕴;;小学数学教改与儿童智能发展[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翁伟志;;民国初期福州小学教育述论(1912—1922年)[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4 陈风梅;;历史视角和全球视野下小学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5 段复强;;浅谈“三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体会[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6 王勇坤;;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加草;;对山区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吴洪成;;简论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吉宇;;试谈小学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王立娟;田莉;;近代日本小学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 李忠花;广饶:调研全县中小学教育[N];联合日报;2007年

2 盘县响水镇车田小学 杨家中;浅谈小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何婷婷;我市切实加强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工作[N];淮南日报;2012年

4 ;联合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2亿青年未能完成小学教育[N];中国改革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炳亭;重新“定义”小学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3年

6 彭司进邋通讯员 宋超;彭定中情系扁朝村小学教育[N];团结报;2007年

7 蔡碧媛;注重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N];广西政协报;2008年

8 季帅;扬州5项工程助推小学教育优化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崇阳县教研室 廖光明 沈雪秋;小学教育一体化管理若干思考[N];咸宁日报;2010年

10 丰城市上塘中心小学 罗广林;为小学教育发展定好“位”[N];宜春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少波;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小学教育配套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达瓦策仁;中国和蒙古小学教育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姜恕;清末民初蒙学教育向小学教育的嬗变之路[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琼;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会平;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徐兆q

本文编号:429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429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