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班级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20:19

  本文关键词:班级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班级是一个为青少年提供在校期间群体生活的基本环境的组织,能否融入班级群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的班级生活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群体,缺少与其他同学的联系和交往,导致他们在班级中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阻碍。本文在批判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对班级中的“边缘人”现象进行了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本文内容涉及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班级中的“边缘人”的现实表征。在“边缘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的立场,本文认为班级中的“边缘人”是指处于班级社会文化的边缘,被班级社会群体排斥,从而面临着不利的生存和发展处境的学生个体或个体集合体。班级中的“边缘人”的现实表征或生存状态为:情感网络中交往的缺失、课业咨询关系网络中交往的缺失和情报关系网络中交往的缺失。第二部分,对班级中的“边缘人”形成的深层原因的分析。班级中的“边缘人”是在班级成员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包括成就本位的学校价值取向下的标签效应,外在依附教师权威下的标签效应,教师期望的负向效应;其二,社会文化差异,包括城乡之间文化差异,阶层之间文化差异,族群之间文化差异。第三部分,论述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的必要性。本部分是为了阐述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的依据。首先,从人的本质及教育的本质中追寻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的内在规约。接着,从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中找寻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的现实依据。第四部分,结合班级中的“边缘人”的形成原因,对实现班级中的“边缘人”的转化提出对策:以“成人”意识促进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构,使班级中的“边缘人”摆脱既定标签的束缚;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效应,促进班级中的“边缘人”的转化;创建平等、和谐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中的“边缘人”融入班级群体。
【关键词】:班级 人际关系 交往 边缘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23
  • (一)研究缘起7-9
  • (二)核心概念界定9-13
  • (三)文献综述13-19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19-20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20-23
  • 一、班级中的“边缘人”的现实表征23-31
  • (一)情感关系网络中交往的缺失23-27
  • (二)课业咨询关系网络中交往的缺失27-28
  • (三)情报关系网络中交往的缺失28-31
  • 二、班级中的“边缘人”的形成原因31-39
  • (一)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31-35
  • (二)社会文化差异35-39
  • 三、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的依据39-45
  • (一)交往性是人的规定性39-40
  • (二)“育人为本”是教育的应然取向40
  • (三) 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对个体生存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40-45
  • 四、班级中的“边缘人”转化策略45-51
  • (一)以“成人”意识促进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构,使班级中的“边缘人”摆脱既定标签的束缚45-47
  • (二)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效应,促进班级中的“边缘人”的转化47-49
  • (三)建设平等、和谐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中的“边缘人”融入班级群体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59
  • 后记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剑梅;论班级文化的解放[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2 王文忠;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5期

3 余志立 ,马红霞;班级管理的四个阶段[J];教学与管理;2003年20期

4 沈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造优秀班级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5期

5 裴春燕,刘东风;浅谈班级文化的意义、特点及其建设[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 易孔山;关于创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6期

7 郭学军;对一个优秀班级文化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5年04期

8 田祥珍;谈班级文化生态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5年20期

9 李树英;;班级生本管理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6年04期

10 张炼红;;学会赏识 创建和谐上进的班级文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亮;;构建班级文化的实践与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2 曹丽萍;;关于班级文化的若干思考[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涛;;加强班级管理 重视精神建设 创健康班级文化[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罗春涛;;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5 黄林芳;;优化育人环境 创设班级文化[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6 黄锋强;;浅谈农村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7 于全法;;构建班级文化 共创良好学风[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8 韩慈爱;;构建优秀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靳士斌;;细化班级管理,创建优质班级[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10 孙亚珠;;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生活质量——班级文化建设调查报告及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九江市同文中学 冷文义;让班级文化闪耀光芒[N];九江日报;2011年

2 浙江省磐安县安文初中校长 陈卓s,

本文编号:433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433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