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相互转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8:06
本文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相互转化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是自基础教育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话题,是保证课堂进行高效有序教学的两翼。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相互转化,既切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又契合当今时代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推动,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可喜的变化。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闪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只重视课前的预设,不重视课中过程的生成;过度重视生成,造成生成的“泛化”;预设的过程同于生成;把预设出现的问题归因于生成的问题等仍然存在。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本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并对课堂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相互转化的有效策略:正确的认识两者之间相互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并恰当的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相互转化;课前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之上创设教学情境,并对教案留有一些空白;课中把握课堂的生成,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生成,要及时捕捉,并反馈给学生,让课前预设得到升华;课后要把课堂中新的生成的部分添加到自己的教案之中,并进行反思,寻找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尝试探索新的教学设计的创新点以便为自己再次的充分预设和完美的生成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预设与生成 相互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28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11-14
- 一、研究的背景11-12
- 二、问题的提出12-14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16
- 一、研究目的14-15
- 二、研究意义15-16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2
- 一、国外相关研究16-18
- 二、国内研究现状18-22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22-24
- 一、课堂教学22
- 二、课堂预设22-23
- 三、课堂生成23-24
- 第五节 研究方法24-25
- 一、文献法24
- 二、观察法24
- 三、案例研究法24-25
- 第六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25-28
- 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5
- 二、建构主义理论25-26
-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26-28
-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8-32
- 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相互联系28-29
-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区别29-30
- 第三节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30-32
- 第三章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分析32-38
- 第一节 重视课前的预设,轻视过程生成33-34
- 第二节 过度重视生成,造成生成的“泛化”34-35
- 第三节 把预设的过程等同于课堂生成35-36
- 第四节 把预设的问题归因于生成的问题36-38
-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相互转化的策略38-50
- 第一节 教师准确的理解预设与生成的相互转化38-40
- 一、储备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智慧38-39
- 二、明确预设与生成的各自特点39
- 三、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9-40
- 第二节 课前精心预设,,指引过程生成40-44
- 一、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已知40-41
- 二、深入研究教材,为多元预设做准备41-42
- 三、明确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情境42-43
- 四、跨越时空的评价,为生成留有空间43-44
- 第三节 课中把握生成,让课前预设升华44-48
- 一、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灵活调整44-45
- 二、正确利用多种资源,灵活处理教学环节45-46
- 三、因势利导,促进资源生成46-47
- 四、善用辩论,明理悟道,师生对话中动态生成47-48
- 第四节 课后及时反思,不断丰富自我48-50
- 一、把课中生成的资源补充到教案中48-49
- 二、把课中的教学经验分类收藏49
- 三、深入思考,把更广的可能的生成添加到教案中49-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娟;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着眼点”[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伍利民;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5期
3 梅红丽;;小学数学课堂“主体、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J];成才;2000年10期
4 林玉书;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5 薛峰;小学数学课堂结尾的设计艺术[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4期
6 孟振国;留有尾声听余音——小学数学课结尾教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5期
7 杨新跃;设计小学数学课外练习要体现“十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陈清容;对小学数学课算法多样化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4年Z1期
9 钱顺琦;小学数学课堂集体探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Z1期
10 薛毅;浅谈小学数学课改[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颖飞;;演绎预设 生成精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卞建华;;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其对策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吐-VQQ敗
本文编号:456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45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