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城乡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内容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0:26

  本文关键词:城乡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内容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 小学生 写话 写话内容


【摘要】:翻开语文教学的发展史,从最初的母语教育到今天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被烙上了多次改革的印记,但是无论改革的结果如何,“写”依旧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写”是情感的宣泄,是内部思维的外部表达,是人际沟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但是就这样一个表露真心的语文教学环节,却令很多教师和学生“谈写色变”,视“写”为大敌。在新课程标准中,将一、二年级的写作规定为写话,这并不是简单的名称的改变,而是在于降低学生写作的起始难度,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的自信心。所以,写话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有后续发展的空间。城市的繁华和乡镇的恬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深处也有着不同的感悟。所以,本研究立足于城乡间的不同,领悟写话教学的重要性,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写话作品为依托,展开城乡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内容比较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综合运用作品分析法,文献法,比较法等,其中作品分析法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作品分析法是以作品中的相关文字内容为依托,结合研究需要,确定研究维度,进而对作品中文字内容的表象展开统计,对文字内容背后的内涵展开剖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的一种方法。研究者通过此方法对学生的写话作品展开分析,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根据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确定写话测试的主题和类型。然后选择测试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择测试主题,发放写话调研问卷,学生作答完毕后,将问卷收回。最后,研究者以收集的学生写话作品为研究对象,设定研究维度,对作品逐一逐项展开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在研究内容里,研究者结合设定的研究维度,对学生写话作品展开文字统计和内容剖析。借此,透析城乡学生写话作品中折射出的文字功底和情感体验,了解城乡学生价值观的异同。本研究从比较研究的五个步骤出发,确定问题,设定标准,收集作品,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真正探寻到城乡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内容的异同。
【关键词】:城乡 小学生 写话 写话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2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引言9-15
  • (一)问题的提出9-11
  • 1. 写话——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重要成员9-10
  • 2. 写话——写作教学的坚实基础10
  • 3. 城乡——成长环境的不同熏陶10-11
  • 4. 经历——研究兴趣的产生源泉11
  • (二)研究的背景11-12
  • 1. 写作教学历史悠久,任重道远11
  • 2. 学生写作现状堪忧,捉襟见肘11-12
  • 3. 课程改革重视写话,时代要求12
  •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12-13
  • 1. 研究问题12
  • 2. 研究意义12-13
  • (四)研究的过程与研究方法13-14
  • 1. 研究目标13
  • 2. 研究过程13-14
  • 3. 研究方法14
  • (五)本研究的研究视角14-15
  • 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15-21
  • (一)写话的相关理论研究15-17
  • 1. 写话的概念15
  • 2. 写话的类型15-16
  • 3. 写话内容的界定16
  • 4. 写话与习作、写作的联系16-17
  • (二)文化学的相关理论研究17-19
  • 1. 文化的内涵17-18
  • 2. 文化学的内涵18-19
  • (三)比较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19-21
  • 1. 比较的内涵19
  • 2. 比较研究的内涵19-21
  • 三、写话调研的设计21-27
  • (一)写话调研的前期准备21-22
  • 1. 调研对象的选择21
  • 2. 调研地点的选择21
  • 3. 调研内容的选择21-22
  • 4. 调研方法的选择22
  • (二)写话调研的问卷编制22-25
  • 1. 调研问卷中写话类型的选择依据22-23
  • 2. 调研问卷中写话类型的具体内涵23-24
  • 3. 调研问卷中写话命题的选择依据24-25
  • (三)写话调研的问卷分析25-27
  • 1. 写话问卷分析方法的确定25
  • 2. 写话问卷分析维度的确定25-27
  • 四、归纳统计,展现写话内容的异同27-36
  • (一)文字统计,展现语文的工具特性27-29
  • 1. 解读语文“工具性”27
  • 2. 学生写话作品文字统计27-29
  • (二)内容归纳,展现语文的人文特性29-36
  • 1. 解读语文“人文性”29
  • 2. 看图写话内容归纳:故事结局与人际交往29-30
  • 3. 主题写话内容归纳:自我形象与家乡建设30-32
  • 4. 课文续写内容归纳:提问内容与续写角度32-36
  • 五、分析整理,感悟写话内容的异同36-49
  • (一)城乡学生写话作品的相同之处36-39
  • 1. 写话题材——易写则善写36
  • 2. 识字积累——会写则乐写36-37
  • 3. 情感体验——感恩精神的塑造37-38
  • 4. 信息提取——想象之源的干涸38-39
  • (二)城乡学生写话作品的不同之处39-49
  • 1. 成长环境——城墙阻隔与田园开放39-42
  • 2. 价值倾向——功成名就与朴实无华42-44
  • 3. 生活感悟——科技虚拟与质朴真实44-46
  • 4. 信息加工——想象创造与模拟仿造46-49
  • 六、结语49-53
  • (一)写话本质的界定49-50
  • 1. “写”的技巧49
  • 2. “话”的真实49
  • 3. “写话”的本质49-50
  • (二)写话影响因素的分析50-51
  • 1. 写话题材影响写话作品的质量50
  • 2. 识字量影响写话作品的文字表达50
  • 3. 信息量影响学生的写话思路50-51
  • 4. 成长环境影响学生的写话内容51
  • 5. 价值取向影响写话作品的情感表达51
  • (三)写话作品体现语文学科性质51-53
  • 1. 写话作品对语文“工具性”的体现51-52
  • 2. 写话作品对语文“人文性”的体现52
  •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华;;也说小学低段写话训练[J];才智;2008年12期

2 杨冬艳;;让小学生轻松快乐地写话[J];才智;2008年19期

3 潘素秋;;小议低年段写话训练[J];才智;2009年23期

4 王舒;从习作到创作——试论大学写作教学的逻辑起点[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郑旺盆;;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6 李乾明;作文本质的多元化阐释[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徐忠俊;;有效引领,让写话妙趣横生[J];教育科研论坛;2007年11期

8 吴勇;;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一种朴素而真切的教学走向[J];人民教育;2009年17期

9 张国生;《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2期

10 陈招阳;;小练笔成就大作文——小学写作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588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88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