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科书识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3:04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科书识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时期 小学国语教科书 识字


【摘要】: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是掌握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以1912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的国语教科书为载体,以其生字字量和字序的研究为核心,展开对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科书生字的研究。民国时期是我国现代教科书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的时期,研究民国教科书既可以还原教科书发展的史实,还可以以史为鉴,使当代母语教科书得到更好地发展。其中以识字为主题,缘于识字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生字的字量、字序对于学生顺利地识字,并过渡到阅读和习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清晰了解教科书生字编排的基本状况以及识字教育的基本理念,便于把这一时期放在近现代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坐标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更科学地编写小学语文教科书。本文选取了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五套教科书,主要包括:中华书局1917年出版的《新式国文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的《新法国语教科书》、1927年出版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1933年出版的《复兴国语教科书》以及国立编译馆1948年出版的《国语常识课本》,通过纵向与横向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其生字的字量、字序。纵向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着力勾勒单套教科书内生字字量、字序的排列特点;横向研究,通过文本比较法尝试对多套教科书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得出更为全面、更符合史实的结论。在纵向与横向研究中,将兼顾定量与定性。用定量验证假设,得出与某一时期教科书整体风貌有关的基本结论,又借助定性,以呈现生动的图片与深入的阐释对民国时期教科书识字的概况作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生字字量、字序两个角度对五套教科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比较研究民国不同时期小学国语教科书生字的字量、字序做铺垫。在字量的研究上,统计各套教科书的生字总量及各册分配。在字序的研究上,整理各套教科书的生字表以还原当时生字的排列顺序,继而从笔画的数量、独体字所占比例、生字的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在研究五套教科书的基础之上,分析比较民国时期五套教科书字量、字序的总体特点。五套教科书字量的总体分布不同,有的呈倒“U”型排列,有的呈波浪状排列,升降交替进行,有的字量呈阶梯状增加。在字序的安排上,五套教科书均体现出低年级按“字从文”排列,单套教科书内生字笔画由简渐繁,基本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三部分:该部分是在研究民国时期五套教科书的基础上,得出该时期有关教科书识字的基本结论,总结其编写特点,为更好地编写当代母语教科书提供借鉴。在生字字量上,五套教科书生字总量能基本满足学生日常阅读的需要,单册生字字量偏低,在生字量的纵向分布上,每套教科书各有特点,字量的编排理念为后世教科书提供重要借鉴。在生字字序上,单册内的生字不遵循笔画由简渐繁的顺序编排,一年级中的独体字比例高于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的编排均符合“字从文”的特点,字序的编排理念为后世教科书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民国时期 小学国语教科书 识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2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5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10-11
  • 二、文献综述11-13
  • 三、核心概念界定13-14
  • 四、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民国时期代表性小学国语教科书识字概述15-35
  • 一、1917年中华书局《新式国文教科书》中的字量、字序15-19
  • (一)生字字量及各册分配16-17
  • (二)生字字序的编排及特点17-19
  • 二、1921年商务印书馆《新法国语教科书》中的字量、字序19-23
  • (一)生字字量及各册分配19-21
  • (二)生字字序的编排及特点21-23
  • 三、1927年商务印书馆《新时代国语教科书》中的字量、字序23-26
  • (一)生字字量及各册分配23-24
  • (二)生字字序的编排及特点24-26
  • 四、1933年商务印书馆《复兴国语教科书》中的字量、字序26-30
  • (一)生字字量及各册分配26-28
  • (二)生字字序的编排及特点28-30
  • 五、1948年国立编译馆《国语常识课本》中的字量、字序30-35
  • (一)生字字量及各册分配30-32
  • (二)生字字序的编排及特点32-35
  • 第二章 民国时期五套小学国语教科书的识字比较35-41
  • 一、民国时期五套小学国语教科书生字字量的比较分析35-36
  • 二、民国时期五套小学国语教科书生字字序的比较分析36-41
  • 第三章 结论与启示41-46
  • 一、生字字量的结论与启示41-43
  • 二、生字字序的结论与启示43-46
  • 结语46-47
  • 注释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4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琳;唐名刚;;写字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4年03期

2 李尚生;;基于工具取向的识字教学——兼论识字教学的科学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3年01期

3 万明哲;;文化视角下写字教学“语文味”的实践追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06期

4 张海霞;;在写字教学中感受汉字之美[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4期

5 孙照保;;小学生识字量要求和识字量分配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10期

6 李毅;;略论汉字识字教学的持续发展[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9期

7 范远波;;论学校语文教育的文化缺失[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胡根林;陶本一;;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小学识字量规定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9 王敏;;新中国常用字问题研究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2期

10 耿红卫;;我国百年汉字识字教学改革述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蓉;小学低年级识字教材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亮;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06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706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