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政府、学校、研究者开始着眼于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带来的新变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移动技术的一大创新应用即是“智慧教室”教学创新实践。“智慧教室”以其数字化的教学环境逐渐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指导,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研究表明,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对其学习成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依托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APT的移动学习对学生知识建构与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4C04),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5、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全面探讨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度现状,考察了自我效能感、认知负荷、技术接受度和亲密感对课堂学习投入度的主要影响。根据本研究的实证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度情况良好,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行为投入与积极情感投入水平;(2)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投入度的感知不准确,教师普遍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过低估计了学生的消极投入;(3)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的消极投入时有发生,以注意力分散行为最为突出,课堂非投入行为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的非投入行为发生次数要高于女生;(4)iPad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课堂投入行为造成了负面影响,学生的课堂非投入行为中,玩iPad成为主要的行为类别;(5)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亲密感对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有显著影响,技术接受度、认知负荷主要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投入,在消极投入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6)不同学科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度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综合课程的学习投入度要高于基础学科课程;(7)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评价方式、教学法和技术的选择及运用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意见及建议,以供课堂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慧教室 iPad教学 学习投入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4
- 1.1 问题的提出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问题及意义11-12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6
- 1.2.1 智慧教室环境及其教学特征12-14
- 1.2.2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14-15
- 1.2.3 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界定15-16
- 1.3 相关研究综述16-19
- 1.3.1 智慧教室及移动学习相关研究16-17
- 1.3.2 课堂学习投入度的测量研究17-18
- 1.3.3 课堂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18-19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19-21
- 1.4.1 研究方法19
- 1.4.2 研究思路19-21
- 1.5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21-24
- 1.5.1 研究内容21-22
- 1.5.2 论文结构22
- 1.5.3 论文的创新点22-24
- 2 智慧教室中的课堂教学案例与学习投入度测量24-34
- 2.1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案例24-29
- 2.2 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测量29-32
-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29-32
- 2.2.2 课堂观察量表的确定32
- 2.3 研究的实施过程32-33
- 2.3.1 研究对象32
- 2.3.2 测量及观察过程32-33
- 2.4 小结33-34
- 3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解析34-60
- 3.1 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现状概览34-46
- 3.1.1 课堂学习投入度整体情况之初探——基于问卷数据34-40
- 3.1.2 课堂学习投入度之剖析——基于观察及访谈结果40-46
- 3.2 课堂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的探索46-59
- 3.2.1 学生个人因素46-54
- 3.2.2 学科与教学设计因素54-59
- 3.3 小结59-60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60-69
- 4.1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现状讨论60-63
- 4.1.1 智慧教室环境对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积极影响60-61
- 4.1.2 智慧教室环境中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存在的主要问题61-63
- 4.2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的讨论63-66
- 4.2.1 自我效能感及亲密感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64-65
- 4.2.2 认知负荷及技术接受度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65-66
- 4.2.3 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66
- 4.3 提高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策略66-68
- 4.3.1 对教学方面的建议66-68
- 4.3.2 对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68
- 4.4 小结68-69
- 5 总结与展望69-71
- 5.1 研究结论69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9-71
- 5.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69-70
- 5.2.2 相关研究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75-86
- 附录1: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课堂投入度调查问卷—学生卷(科学课)75-77
- 附录2: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课堂投入度调查问卷—教师卷77-79
- 附录3: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科学课课堂投入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79-81
- 附录4:全体学生专注/不专注行为记录表1-181-82
- 附录5:全体学生专注/不专注行为记录表1-282-83
- 附录6:小组学生学习非投入状态观察表83-84
- 附录7: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84-85
- 附录8:教师、学生访谈提纲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飞宁;;探究医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途径[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2 王致君;;学习贵在联想[J];医学与哲学;1985年07期
3 鲁子问;;国内外学习成效研究进展分析[J];英语教师;2009年06期
4 刘明红;;让学生玩出学习成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S1期
5 赵贵,宿志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楼一峰;“学习化社区”的形成与运作研究[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7 王光龙;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李康林;怎样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效[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赵桐;;浅谈教学中的学习成效评价[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海慧;;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3 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引导自我反思促进数学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乐黎辉;邢至晖;;以学习单开展生物教与学的实践研究[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韦成国;;谈学习动力的提升[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聂波;;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黄蕾;;运用录像分析技术解读研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蒋莉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析[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9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熊亮华;;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茂松邋杨朝勇;以工作成绩检验学习成效[N];泸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N];平顶山日报;2009年
3 王育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实践[N];三明日报;2009年
4 学岭;高扬起学习的风帆[N];哈尔滨日报;2010年
5 朱德荣 新疆总队阿克苏支队;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效[N];人民武警报;2010年
6 周雪琴 西和县西峪乡王磨小学教师;老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7 中共太康县委党校 朱学良 刘清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大批学习型党员[N];周口日报;2010年
8 陆一;大力提倡学习身边典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9 市发改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周强;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科学发展思路[N];组织人事报;2012年
10 记者 江于夫 通讯员 郑林红;大兴学习之风 再谱事业华章[N];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敏;在线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江华;中国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谢清隆;社会交换理论视阈下的运动员学习成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雷妮;企业敏捷学习要素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7 赖东彦;学习型组织分类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辰;基于信息技术的聋人大学生泛在学习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白浩斌;学习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金玲;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文严;面向企业新员工的e-learning培训课程内容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志瑶;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敏;家庭学习资源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晓;高中物理“电磁感应”部分学生学习成效诊断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8 文晓晓;昆明市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彭兰;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毕晓梅;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学校改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83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98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