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
本文关键词: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微课程 教学设计 开发 评价 模式 碎片化学习
【摘要】:目前对微课程建设多局限于微视频录制,对微课程、微视频等相关概念的理解较混淆,对微课程资源建设缺少系统评价体系。文章比较三类视频的异同,分析微课程的特点及内涵,提出微课程设计过程模式,该模式对微课程的主题选择、目标制定、单元划分、教学设计等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微视频及课件的制作方法作深入讨论,对微课程资源管理及使用的方法详细介绍,最后,参考网络课程及国内微课大赛评价方法设计出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微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及评价指标体系对规范和优化微课程资源建设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学资源中心;
【关键词】: 微课程 教学设计 开发 评价 模式 碎片化学习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网络视频公开课内容冗长,要求学习过程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并不适合数字信息时代碎片化学习。近年,以“微课程”为基础的“微教学”模式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互动、信息迅速传播。微课程最早起缘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新民;;“云课程”:特征、意义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2期
2 帅晓华;喻会;;数字化课程平台体系架构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何瑾;吴敬;刘润华;;浅谈学校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5期
4 王乃成;;基于数字化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师教学变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5 赵兴龙;杨开城;;论课程本体[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2期
6 赵婧;;“云课程”解析:背景、理念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2期
7 徐国保;张瑛;;网络课程平台中学习者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1期
8 张凤华;;基于云资源的数字化公共课程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4年17期
9 祝海英;;多功能一体化网络课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10期
10 邵芸;;网络课程平台在上海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娄骏;“精确教学”提升教学质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唐景莉;共享课程:突破时空和身份限制[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 蔡弘;英国版“慕课”平台正式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最好的网上课程与最无奈的学习选择[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周炜;国产网络公开课能否“一课风行”[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圆月;生态视角下网络课程中的互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蔡雪莲;基于精品课程平台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红宇;自助式网络课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海洁;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苏志强;基于Web挖掘的教育信息处理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海峰;中美开放课程的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7 杨秀杰;基于舆情的网络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思思;国内外网络视频公开课在我国的需求和应用情况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4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0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