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的研究
【摘要】: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当前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着重从教学的角度研究了信息技术如何与初中几何整合的问题。 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在国内外数学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即: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才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课程整合的角度,探索整合的原则与标准,方法与步骤等问题。 论文的第二部分谈了作者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认识,指出信息技术在与数学课程整合中充当着如下的工具:演示工具、探索工具、交流工具、提供资源环境。同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三种教学模式:“讲解演示”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线学习”教学模式。 论文的第三、四、五部分通过前期的一项调查研究与后期的两项课题研究,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分别进行了回答和论证。 论文的第六部分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施建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八个方面的整合点以及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坚持的若干原则。 论文的第七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概括,并提出了几个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数学 几何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63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一、 问题的提出7
- 二、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概况7-10
- 三、 研究本课题的科学依据及研究价值10-11
- 第二章 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认识11-15
- 一、 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在与数学课程整合中的地位11-12
- 二、 关于“整合”的界定12-13
- 三、 关于整合的模式13-15
- 第三章 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工具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15-19
- 一、 调查的缘由和基本情况15
- 二、 调查的主要结果15-16
- 三、 调查引起的思考16-18
- 四、 调查结果促使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18-19
-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圆》的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19-27
- 一、 问题的提出19
- 二、 教材分析19-20
- 三、 实验方法20
- 四、 实验目的20
- 五、 自变量20
- 六、 因变量20
- 七、 实验过程20-21
- 八、 信息技术在《圆》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21-25
- 九、 数据分析25-27
- 第五章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实验研究27-33
- 一、 研究的基本情况27
- 二、 研究的内容27-29
- 三、 研究的结果29-33
-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步骤33-39
- 一、 选取适当的课程整合点33-35
- 二、 选取适当的课程整合模式35
- 三、 整合实施过程中的若干原则35-39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39-41
- 附录1 参考文献41-42
- 附录2 关于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情况的调查42-44
- 附录3 探索能力前测试题44-46
- 附录4 探索能力后测试题46-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岩,任建;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1期
3 黄建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4 蒋家添,李雪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王辉,成学江;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应避免的几个倾向[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12期
6 傅斌,张勤,张智,邹志华;给排水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4期
7 蒋鸣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座(四) 数学和科学教学的互动课程[J];计算机教与学;2004年06期
8 朱彩兰,钟柏昌;从GCCCE2003教学案例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4期
9 舒锦宏;关于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课程整合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谢忠新;网络资源建设与运用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黄一相;邵跃生;陈国荣;;谈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3 钟淑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全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与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掘学生多元潜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熊丽;;“一曲新词,天高海阔”——网络环境下的诗歌教学例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琳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岚;;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整合的尝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之我见[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新科;李路群;尹东辉;;浅析信息技术与通信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定县一中 皮云波;浅谈课程整合方法[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何坊乡第二中学 贾立新;对初中几何教学的几点认识[N];学知报;2010年
3 河北省保定150信箱子弟学校教务处 刘艳军;辨析课程整合中的“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湖南吉首大学商学院 鲁明勇;课程整合到底是为了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苏秀慧;谈谈课程整合在实际中的应用[N];莱芜日报;2007年
6 宿德坤;数学的课程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阎桂芬;实践凝练课程整合五原则[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西安交通大学阳光中学 徐赐成;三“件”建设——课程整合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泰州市海军中学 赵家云;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探析[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贾雪虹;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文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吉南;中学科学实验整合点及支撑软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淑文;中日两国初中几何课程难度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宗世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肖珑;生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智强;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春华;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宓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亢宇坤;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波;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康贵;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乔琴;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莫祖波;网络资源库设计及其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晓明;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苏向红;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6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3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