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Bennion和Adams编制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以及SCL-90焦虑分量表对黑龙江与重庆两所大学6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获得型同一性对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早闭型与延缓型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同一性整合程度不同,焦虑程度不同。整合程度最高的获得型同一性状态焦虑程度最高,而整合程度最低的早闭型同一性状态的焦虑程度最低。结论:可以根据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有针对性地调节焦虑情绪。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处;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状态 焦虑 大学生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重点课题[GBB1211028] 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1253xs308]阶段性成果 2012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2010259]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自我同一性是艾森克人格发展渐成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青少年整合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形成自我统一体的过程。在形成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继而影响到心理健康。不同自我同一性整合程度带来的焦虑可能不一样,最终影响到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本研究将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2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昕;;大学生对成年界定的认知评价[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周红梅;;大学生具体领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主案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书;;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4 谢闻麒;杨绿;;浅析当前硕士研究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5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6 刘高升;周锐;;基于自我认同理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7 曹东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及教育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8 李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心理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黎琛;;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10 蒋杭玲;;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亓玉芬;张凯;;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8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春梅;福州市硕士研究生择偶焦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度调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孔敏;情绪智力、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小倩;安徽省职高生自我同一性、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立新;青年自我同一性与幸福感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传送;川东北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张立明;大学生自我的发展及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其亮;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若干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郑宁;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看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日f;关于青年期心理特征的中日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4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5 余祖伟;从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理论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6 靳诺,刘贵芹;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05期
7 张日f,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9 金绪忠,沙海燕;江西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苏霞,刘启辉 ,殷晓莉;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2 马兰;张兴红;;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3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4 宫贤平;林向英;;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5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赵晓红;;国内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陈波;;刍议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以学校干预为研究视角[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9 徐娜;王国霞;盖笑松;;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4期
10 王兰锋;;自我同一性发展影响因素及测量研究[J];校园心理;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薇;;自我同一性状态范式的模型述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石莹;;自我同一性——概念和理论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树青;陈会昌;张光珍;;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大强;李军素;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感关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陆敏;姚本先;姚本先;;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娟;;我国城乡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发展的影响[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雁军;毕月花;罗桑平措;汪念念;;11-24岁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英永青;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浅谈大学生自杀现象[N];山西青年报;2013年
2 申菏亮:主任编辑 秋 实:副编审;制造神秘是恶意的谎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斐;青少年在疾风骤雨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付友;老师批评错了咋办[N];吉林日报;2005年
5 胡晓明 张玲;什么是真正的人格成长?[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何静;大学工科新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艳霞;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袁雪;大学生存在空虚与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赵晓红;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D];聊城大学;2009年
6 赵炜;军队综合大学本科学员自我同一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王林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与形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小倩;安徽省职高生自我同一性、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孙大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6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3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