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虚拟生存:内涵与旨趣
本文关键词:教师虚拟生存:内涵与旨趣
【摘要】:教师虚拟生存是教师为了生命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存价值与意义、提高生存质量,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在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中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存活动。教师虚拟生存是教师生存方式的新形态,是对教师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因而不同于现实生存,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生存主体的符号化、生存媒介的数字化、生存过程的交互性、生存空间的超现实性、生存体验的沉浸性等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生存方式,教师虚拟生存的价值旨趣在于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培育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催生学校信息文化。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教师 虚拟生存 现实生存 价值旨趣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网络时代教师生存方式变迁研究”(2013T60730)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虚拟社会的崛起,数字化生存、虚拟生存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新型生存方式。尼葛洛庞帝曾指出:“数字化生存给了我们乐观的理由。我们既不能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不能阻止数字化时代前进的步伐。”[1](P269)在虚拟社会、信息技术的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8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4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