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0:24
本文关键词: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高考复读生由于其特殊性,近年来其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一些关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较高水平的心理资本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心理资本在教育领域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关于高考复读生的心理资本实证研究更是缺乏。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551名高考复读生为对象,就高考复读生的心理资本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应对方式状况以及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1)高考复读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复生较多采用问题指向型的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情绪指向型的消极应对方式;高考复读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总体情况良好。(2)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高考复读生的心理资本与问题指向型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情绪指向型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高复生的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复生的社会支持与问题指向型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情绪指向型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3)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高考复读生的社会支持在心理资本和问题指向型的应对方式、心理资本和情绪指向型的应对方式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考复读生 心理资本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引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19
- 2.1 高考复读生的定义及相关研究11-12
- 2.1.1 高考复读生的定义11
- 2.1.2 国内关于高考复读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11-12
- 2.1.3 小结12
- 2.2 心理资本的研究综述12-14
- 2.2.1 心理资本的概念12
- 2.2.2 心理资本的测量12-13
- 2.2.3 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13
- 2.2.4 小结13-14
- 2.3 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14-16
- 2.3.1 社会支持的定义14
- 2.3.2 社会支持的分类及测量14-15
- 2.3.3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15
- 2.3.4 小结15-16
- 2.4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16-17
- 2.4.1 应对方式的定义16
- 2.4.2 应对方式的分类及测量16
- 2.4.3 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16-17
- 2.4.4 小结17
- 2.5 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17-19
- 2.5.1 国外关于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17-18
- 2.5.2 国内关于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18
- 2.5.3 小结18-19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19-23
- 3.1 问题提出19
- 3.2 研究构思19-23
- 3.2.1 研究目的19-20
- 3.2.2 研究意义20
- 3.2.3 研究对象20-21
- 3.2.4 研究工具21-22
- 3.2.5 施测及数据处理22-23
- 4 研究结果23-38
- 4.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23-25
- 4.1.1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的基本状况23
- 4.1.2 高考复读生应对方式的基本状况23-24
- 4.1.3 高考复读生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24-25
- 4.2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25-29
- 4.2.1 不同性别的高复生在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比较25-26
- 4.2.2 不同科目的高复生在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比较26-27
- 4.2.3 是否独生子女的高复生在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比较27-28
- 4.2.4 不同生源的高复生在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比较28-29
- 4.3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29-32
- 4.3.1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29-30
- 4.3.2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30-31
- 4.3.3 高考复读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31-32
- 4.4 高复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应对方式的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32-38
- 4.4.1 中介效应检验的原理和方法32-33
- 4.4.2 社会支持在心理资本与指向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检验33-35
- 4.4.3 社会支持在心理资本与指向情绪的消极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检验35-38
- 5 分析与讨论38-44
- 5.1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的分析讨论38-39
- 5.1.1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的总体特点分析38
- 5.1.2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8-39
- 5.2 高考复读生应对方式的分析讨论39-40
- 5.2.1 高考复读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点分析39
- 5.2.2 高考复读生应对方式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9-40
- 5.3 关于高考复读生社会支持的分析讨论40-41
- 5.3.1 高考复读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特点分析40
- 5.3.2 高考复读生社会支持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40-41
- 5.4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1-42
- 5.4.1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41
- 5.4.2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1-42
- 5.4.3 高考复读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42
- 5.5 高考复读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42-44
- 6 结论与建议44-46
- 6.1 研究结论44
- 6.2 建议44-46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6
- 附录1 心理资本问卷50-51
- 附录2 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51-53
- 附录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53-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凌燕;;中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2 田喜洲;蒲勇健;;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在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旅游科学;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048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4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