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体综合馆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文体综合馆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的逐渐普及以及高校教育制度的深化发展,高校文体活动项目呈现出明显多样化特征,同时师生人均活动面积也有所提高。但是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会受到建筑用地以及资金这两个主要因素制约,这也决定了探究提升建设用地使用率,使文体功能相互促进完善,激发学生的互动交往,成为了当前高校文体建筑发展的着眼点。在该背景下,高校文体综合馆应运而生。其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用地基础上,复合文体功能,促使现代高校建筑由传统单体式逐渐向综合体式转变,创造更多的活动项目和场馆,适应于学生广泛的活动需求。由此可见发展高校文体综合馆式建筑对于高校文体活动建设和高校教育发展十分必要。基于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政策以及校园建设现状,明确高校文体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研究分析高校文体综合馆建筑的设计基础以及应用前景,阐释高校文体综合馆建筑发展动因,深入挖掘高校文体综合馆的重要作用以及基本特性,确定以文体功能整体性原则、功能融合动态性原则、交通流线畅通性原则、活动空间适宜性原则的高校文体综合馆设计原则;在具体结合国内外实例的基础上,针对设计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做出归纳总结,整理出高校文体综合馆设计程序,规划布局、空间组成、功能结构、造型设计以及外部环境等主要设计策略,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高校文体综合馆设计当中的相关要点问题,包括场馆规模与尺寸,面向大众开放的具体设计方法,并总结出三种文体功能组合模式。最后,通过作者参与其中的项目设计实例,表述了建筑设计策略在高校文体综合馆设计各方面的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在本文当中是以研究分析并有效解决高校文体建筑现有发展矛盾问题作为基本出发点,提出建设文体综合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功能和空间层面分析主要设计手法,深入开展优化创新设计,以期能够给我国高校文体建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 文体综合馆 功能融合 功能组合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9-11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简析17
- 1.3 研究界定17-20
- 1.3.1 相关概念的解析17-18
- 1.3.2 研究范围的界定18
- 1.3.3 研究内容与方法18-20
- 1.4 研究框架20-21
- 第2章 高校文体综合馆特性解析21-32
- 2.1 高校文体综合馆的发展动因21-26
- 2.1.1 高校规模的扩张21-22
- 2.1.2 校园用地的紧张22-23
- 2.1.3 功能多样的需要23-25
- 2.1.4 活动交往的需求25-26
- 2.2 高校文体综合馆的优势分析26-29
- 2.2.1 集中化的布局26-27
- 2.2.2 复合化的功能27
- 2.2.3 高效率的运转27-28
- 2.2.4 参与性的空间28-29
- 2.3 高校文体综合馆的设计原则29-31
- 2.3.1 文体功能的整体性原则29-30
- 2.3.2 功能融合的动态性原则30
- 2.3.3 交通流线的畅通性原则30
- 2.3.4 活动空间的适宜性原则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高校文体综合馆建筑设计策略32-52
- 3.1 规划布局32-35
- 3.1.1 择优选择基地32-33
- 3.1.2 集约建筑布局33-34
- 3.1.3 合理组织交通34-35
- 3.2 功能结构35-38
- 3.2.1 项目配置的多样性35-36
- 3.2.2 功能分区的层次性36
- 3.2.3 附属配套的多元性36-38
- 3.3 空间组成38-44
- 3.3.1 主辅空间的综合布局38-40
- 3.3.2 主体空间的功能转换40-42
- 3.3.3 辅助空间的开放互动42-43
- 3.3.4 灵动多变的空间组合43-44
- 3.4 造型设计44-49
- 3.4.1 协调周边空间环境44-47
- 3.4.2 尊重区域自然环境47-48
- 3.4.3 延续高校人文环境48-49
- 3.5 外部环境49-51
- 3.5.1 淡化相邻建筑界线50
- 3.5.2 丰富景观活动空间50
- 3.5.3 尊重人本主义心理50-51
- 3.6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高校文体综合馆的设计要点52-65
- 4.1 合理确定规模和标准52-58
- 4.1.1 体育馆部分规模和标准52-55
- 4.1.2 多功能会堂部分规模和标准55-57
- 4.1.3 学生活动中心部分规模和标准57-58
- 4.2 架构文体综合馆组合模式58-61
- 4.2.1 一体式58-59
- 4.2.2 并置式59-60
- 4.2.3 层叠式60-61
- 4.3 应对全民健身的群众需求61-64
- 4.3.1 选址可达性61-62
- 4.3.2 运营可行性62-63
- 4.3.3 功能多样化63-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第5章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文体活动中心设计实例65-74
- 5.1 项目概况65-67
- 5.2 设计定位67
- 5.3 方案比较67-73
- 5.3.1 方案一67-70
- 5.3.2 方案二70-71
- 5.3.3 方案三71-73
- 5.4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9-81
- 致谢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杜荣;;西安医学院体育馆及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14年05期
2 Jim Luckey;Trey Laird;邓洁;Daniel Fletcher;Mike Hall;Amy King;;凯瑟琳吉利厄姆大学预科[J];建筑学报;2013年08期
3 岳兵;;中小城市竞技型体育设施可持续利用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2年14期
4 许懋彦;刘铭;;城市型大学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观察[J];城市建筑;2012年02期
5 薛淑梅;;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7期
6 付亦宁;;高等教育的微生态环境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3期
7 赵锦斋;周桂萍;;高等学校建筑的开放性——对哈尔滨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的开放性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2期
8 刘显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艳文;;高校体育馆设计思路探索[J];城市建筑;2007年11期
10 洪宙飞;刘钊;陈兆麟;;北京理工大学体育文化综合馆的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轩;中国高校体育建筑发展趋向与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海;高校剧场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孙振亚;高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3 章艺昕;游泳馆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罗莹英;基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的高校学生宿舍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刚;高校体育建筑整合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侯丛思;德国高校体育馆的复合利用与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谢志昌;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何辉;重庆高校新建学生生活区外部交往空间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高洪波;综合体式大学校园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克非;我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6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