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载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观
本文关键词:以身载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观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传统文化意识、修养和自觉性的人,是使修养融入到受教育者的全身去。要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效应,可通过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变、从体验到体认的转化两种途径。在体验和体认两种方式中,体认才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方式,而体认的根本就是用身体去感受、验证和体现。把传统文化素养最终落实到受教育者的身体上去,是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看法。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应(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文化,从根本上讲还是人在各个方面的体现。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成中国人在历史上形成的有一定惯性的为人行事的方式,或者说是整个中华民族为人处事的倾向和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人们怎样看待世界、看待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松寿;;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蔡克勇;把“做事教育”和“做人教育”结合起来——兼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10期
3 方琼;;大学生承继传统文化:现状、需求与日常生活化[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丽;;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圣扬;王金华;;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辩平衡原理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高东海;;先秦农业生态观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6 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翠;张和平;;期刊引文标注序号位置新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宋江顺,赵龙;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价值[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赵爱敏;;“四字骈语”再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10 张娜;;为“音质”正身——再议声乐演唱中的“音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U,
本文编号:1277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27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