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索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368名大学生(男176人,女192人),运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孤独量表(UCLA)和大学生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进行调查,使用AMOS 18.0软件在人际适应性、孤独感和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孤独感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低人际适应性者(CSAI总分21分)的MPAI得分高于高人际适应性者(CSAI总分32分)(P0.001)。大学生CSAI的人际适应性得分与UCLA、MPAI得分均呈负相关(r=-0.71、-0.25,均P㩳0.01);大学生UCLA得分与MPAI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1)。人际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β=㧟0.28,P0.001),引入孤独感中介变量后,人际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㧟0.08,P0.05);人际适应性对孤独感有负向预测作用(β=㧟0.71,P0.001),孤独感对手机互联网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9,P0.001)。结论: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EA130144)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机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社交网络和多种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随在线交流形式,孤独感较强的学生更容易被手机互着wifi和3G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人均周上联网所吸引。同时,研究还发现人际适应性和孤独网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晓燕;黄燕;魏岚;;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2期
2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3 答会明;李利琴;李晓红;;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郭少卿;陈军;张喜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5期
5 韦耀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王钢;张大均;江琦;;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的初步研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6期
7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8 黄桂梅;张敏强;;中学生人际关系、自我表露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9 杨辰;王文秀;孙晋海;;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8期
10 袁立新;张积家;;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问题、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吕仙利;鲁宗成;;陕南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闫占闻;刘晓明;;黑龙江省大学生适应性现状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4 林德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元小佩;;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冯进锐;徐卫林;;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黄碧蓉;;关于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郝福锦;;高职生职业适应心理辅导策略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陈支那;;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钱淑红;;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消除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实践与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3 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5 黄秀娟;黄红清;阎茹;;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周利;;大学生学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研究评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俊红;张爱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归因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聂少萍;许小频;;广州市大中小学生缺课状况分析[A];2012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9 Jun Liu;Weihui Li;Li Zhang;Shunke Zhou;Yan Zhang;Yebin Jiang;Chunhong Zhang;Lingjiang Li;;Cerebral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game addiction with task-state Fmri[A];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厚超;青年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钟文娟;基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心理预警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鹃;不同文化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周春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楼青;女性性服务工作者负性情绪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韩雪芬;初中生自尊、自我表露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邢燕燕;父母教养对初中生嫉妒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荧荧;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就业期望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蔡巧怡;;使用与满足:手机娱乐化动机及其影响[J];今传媒;2011年02期
3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韦耀阳;;师范大学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5 马英霞;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7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8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9 朱昭红;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10 刘宏毅;新生适应状况倾向性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沈勇;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菊珍;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运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钢;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吴飞;不同人格中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婧;大学生情绪智力、网络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鲁汇;;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行为和素养调查——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11期
2 盛红勇;刘春花;;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年07期
3 金涛;李镇华;;基于手机互联网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建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4期
4 阳丽;;大学生与手机互联网状况调查分析——以萍乡学院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6期
5 伍飞鸽;马俊明;余玲;;大众体育信息交流与手机互联网研究[J];金田;2013年03期
6 赵智勇;;手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7 李鸿琳;;12大颠覆技术引向2025[J];大学生;2013年Z3期
8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勇;手机互联网在秘密筹建 [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燕志华;电脑病毒开始盯上手机互联网[N];新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叶勇;3G在招手 VC“淘金”无线互联网热情骤增[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素文;莫畏浮云遮望眼[N];人民邮电;2009年
5 吴烨;吉林将手机互联网纳入常态化监管[N];人民邮电;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邹本X;盘点我国移动互联网消费状况[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7 易文;高通新型芯片助力手机互联网功能[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8 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CEO 林宇;防御黄毒必须“云端”结合[N];通信产业报;2009年
9 记者 张道生邋王优玲;未来手机互联网业务将超过电脑[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周晨;无线互联网新支付方式呈现[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雪皎;手机互联网填补我国群体间数字鸿沟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8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4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