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对话的视角思考师生关系的本质——兼论“以教定学”和“以学论教”
本文关键词:从教学对话的视角思考师生关系的本质——兼论“以教定学”和“以学论教” 出处:《池州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本质回答的是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谁是对话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否平等。探讨师生关系的本质,首先从其本质界说入手,立足于教学对话,从教学对话本质属性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的本质,从而界定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否平等。
[Abstract]: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a speci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essenc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swers whether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equal. Dialogue is a teaching form and means. Its particularity is manifested in who is the subject of dialogue and whether the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equal.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e should start with its essential definition and base ourselves on teaching dialogu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ssenc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angle of the nature of teaching dialogue, and defines whether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equal in essence.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商学院;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提出,“师道尊严”、“恭敬师傅天长善报”这种以教师为绝对权威的师生关系受到批评。尤其是“对话式教学”理论的提出,以教定学的传统方法已经不适应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论教,消解教师话语霸权成了学界共同的追求。值得思考的是消弭教师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桂生;孔子“启发”艺术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龙爱琴;艾军婷;;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一个主旋律[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3 杨启亮;;教学对话之“道”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利琴;;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与中西方文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冯淑慧;;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3 章伟民;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4 张培;;古代教师自在自为生存状态透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张传燧;;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比较文化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6 孟令军;;强化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7 祖红珍;;关于“教师做学生朋友”的几点不同想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0期
8 周兴国;;“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萍;;论启发式教学的本源特征及其实施要素[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赵荷花;;研究性教学何以促生高校创新型人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龙淑;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于波;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颖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话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静;特殊教育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强燕;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尹纪美;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吕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曾华英;课堂教学中问题效能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羚;课堂师生问答历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义明;初中生人际交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丽;Qu:Est提问策略及其应用—对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佃来;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邢思珍,李森;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2期
3 余国良;;教学对话素养的构成与提升[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7期
4 潘庆玉;;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张增田;;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理念与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5期
6 孙绍振;;平等对话和教师心理图式的深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6期
7 朱铁成;胡晓娟;;差异性实验及其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10期
8 黄伟;;教师话权运作及其话语霸权探查:基于课堂教学的话语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02期
9 王永祥;;强势话语的弱势化与弱势话语的强势化——如何实现课堂场域教师话语的对话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红;;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2 李小红;;教学对话:内涵、特征与表现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黄娟;韩军延;;认识论视角下的教学对话[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4 张海燕;;教学对话的表现形态[J];文学教育(下);2007年03期
5 徐红;;超越迷惘 回归本土——对“教学对话”的反思[J];教育导刊;2008年01期
6 岳欣云;;教学对话的三种境界及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7 李小红;;论教师促进教学对话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7期
8 余国良;;教学对话素养的构成与提升[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7期
9 赵庆;;教学对话素养的构成与提升[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10 徐红;;教学对话的批判与重建:本土化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家英;;改变传统观念 推动教学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静 晋城二中教师;对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一点思考[N];太行日报;2010年
2 夏心军;“缺憾”与“小而全”的教学对话[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山东省高密一中 孙世杰;教师怎样才能在校本教研中成长②[N];江苏教育报;2012年
4 灵台县第三中学 于晰和;浅析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N];甘肃日报;2011年
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田莉审;视教师“自我认同”的力量图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王志强 黄丽珍 陈育才 阚婷;经营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N];美术报;2003年
7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冬岩;有效提问是教学对话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逸夫小学 王艳琼 陈霞;挖掘文本内涵 渗透人文教育[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晓斐;《中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欧阳祝棣;高中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春华;有效教学的本体论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怡然;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湘竹;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师生交互成长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顾小明;教师有效教学标准编制的比较及其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秦纪兰;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78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7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