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协同演进综合评价解释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学校协同演进综合评价解释模型研究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前期研究的三个解释模型为基础,综合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提出解释学校发展的协同演进视角:学校是多维结构、多元主体独立运行且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通过秩序协同、关系协同、结构协同产生复合协同效应,经历成长强化、成熟稳定、高原整合、再生重构等阶段,扰动参量使学校处于不断打破平衡、建立平衡的动态过程,协同演进轨迹总体按照渐进式、跳跃式、波动式、恒稳式等方式运行。据此分析框架,从空间和时间二维角度建立学校协同演进综合评价解释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处于主导地位的协同要素,判断协同效应水平,研究涨落因素,探寻平衡临界点,确定动态平衡属性,推演学校协同演进轨迹及类型,提出模型的解释原则和对策建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 explanatory models studied in the previous period,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and the theory of co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evolution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chool is a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Multiple agents run independently and interrelated organic whole, each subsystem through order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structure coordination to produce compound synergy effect, experienced growth strengthening, mature and stable, plateau integration. In the stage of regenerative reconstruction, the disturbance parameters make the school 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breaking the balance and establishing the equilibrium, and the cooperative evolution track is gener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adual, the jump and the fluctuat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framework,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s of school collaborative evolu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re establi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and time, and the dominant cooperative elements are analyzed. To judge the level of synergetic effect, to study the fluctuation factors, to explore the critical point of equilibrium, to determine the attribute of dynamic equilibrium, to deduce the track and type of school cooperative evolution, and to put forward the explanatory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学校内部评价结果的解释模型研究”(CHB102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8.1
【正文快照】: 王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00101本研究前期以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动态规律、有序状态和要素关系三个角度建立了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1]、学校有序度评价解释模型[2]和学校主体协同评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薇;;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文雪,扈中平;复杂性视域里的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4 司晓宏;吴东方;;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5 王薇;;基于熵理论的学校教育系统有序度评价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10期
6 王薇;;学校主体协同评价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7 檀传宝;制度缺失与制度伦理——兼议教育制度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琳;;用复杂性理论追问高中科学领域课程的探究活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2 李晓花;;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0年07期
3 蔡清吉,张倩;复杂科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J];成人教育;2005年06期
4 张夫伟;;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断想[J];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5 冯曼;;建构主义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计算机辅助项目基础上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J];成人教育;2011年11期
6 王会亭;;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异化原因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曾水兵;雷云;;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的影响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9 徐晓雄;混沌理论视野中的教学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10 覃泽宇;林铭;;复杂适应系统视域中的有效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伟;王鹤春;宋占丰;;复杂理论视角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伟;;关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从复杂理论视角的分析[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伟;;关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从复杂理论视角的分析[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盖立春;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穗;提高听课项目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颖;转型期中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业春;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吕晓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义方法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晓敏;教育学派创生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尹黎;制度德育的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9 卢永环;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杨迎祥;高校道德教育体系的系统论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慧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陈一壮;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方法”思想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3 韩保清;;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中的学校组织生命周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4 陈智,杨体强,李曼尼;熵理思维对西部大开发中决策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5 朱晓峰;生命周期方法论[J];科学学研究;2004年06期
6 梁晓燕;;基于熵理论的教育系统动态分析——以大学生专业学习态度稳定性分析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年02期
7 ;A Discussion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tropy into Economics[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1994年02期
8 李卫东;郝刚领;王长江;;基于熵理论的教育教学系统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欧阳康;复杂性与人文社会科学创新[J];哲学研究;200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羿雯;学校发展阶段论视野下的教师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奕津;熵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8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9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