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定位

发布时间:2018-01-09 06:00

  本文关键词:远程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定位 出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远程教育 课程定位 课程角色 课程环境 定位规律


【摘要】:什么是课程定位?定位就是在某个参照系上确定角色位置的过程。从理论上讲,课程定位是主客观定位趋向一致的进程,是基于学习方式与课程环境匹配的动态角色确立过程。这是课程定位的基本规律。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为教育确立了一个新的坐标参照系。在新的坐标系下,每个教学要素又有了新的角色位置,课程定位就成为课程在远程教育背景坐标上选择和确立新角色位置的过程。远程教育背景下课程定位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体性水平,关键是处理学习方式与课程环境的匹配关系,目的是自我角色确立。课程定位问题在远程教育背景下不断地被提出,但尚未有效解决,因为课程定位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只有把握这一过程中的规律,远程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定位才能够被预期。
[Abstract]:What i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a reference system is to determine the role positioning process. Theoretically, the course orientation i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orientation consistent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dynamic role,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curriculum environment. This is the basic law course orientation. As a new form of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establish a new coordinate reference system for education. In the new coordinate system, each teaching factor has a new role, course orientation becomes courses in distance education background coordinate to choose and establish the new role position. The premise of Distanc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urse is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tudents, the key is to learn to deal with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environment,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curriculum. Self localization problem in Distanc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antly being put forward, But it has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solved, because curriculum orientat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and it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Only when we grasp the rule of this process, can we expect the curriculum orien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stanc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远研室;
【基金】:国家开放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终身学习背景下学习立交桥模型研究”(G14A3506W)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远程教育从产生起就面临着课程定位的问题,因为打破原有的生态均衡,必然带来生态要素如何适应新生态的问题。作为工业时代远程教育的产物,标准化课程不得不在后工业化时代退出历史舞台。课程变得越来越微型化和个性化,学生自己订制和开发课程也成为可能。课程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肖川;;论教学模式要素的一致性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朱肖川;;远程教育的存在基础——教育虚拟化表达[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乔连全;李国仓;;从学分制的历史沿革看其本质及边际效能[J];教育与考试;2007年05期

5 刘志军;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6 刘旭东;论20世纪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刘宝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学术界;2005年01期

8 朱肖川;;论远程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兼及开放大学的发展轨迹[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颖慧;;课程价值问题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瓮文允;;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5期

3 饶文谊;;文献检索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永平;樊临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朱峰;;浅谈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设计[J];才智;2010年05期

6 宋睿;;大学校训育人作用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刘黎明;;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特征[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8 范晓萍;;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意识缺失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9 孙丹丹;;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0年23期

10 李广;马云鹏;;课程价值取向:含义、特征及其文化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杨;面向自私用户的Ad hoc网络协作机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邢志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及实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贺群;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永红;化学课程内容选择与生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龙淑;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森;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与课堂教学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潭亮;大学新生配备朋辈辅导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璐;动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兴国;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目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喻庆明;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黎丹;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育人文本位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田丽飒;对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敏;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3 丁兴富;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2)[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8期

4 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4期

5 张伟远;;我国开放大学的地位、理念和办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6 钟志贤;我们离建构主义有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7 苏美香;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贾秀娟;米占敏;;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刘跃发;刘寅生;;开放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和实践[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灯;;综合与分解 实践与点拨——从操作层面解读新课标的“课程定位”[J];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26期

2 陈家颐;;高职精品课程定位的障碍与消除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2期

3 李映泉;;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定位及设计探析[J];科技资讯;2010年28期

4 毕秀杰;;高中新课程定位的变化及影响[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5 王秀华;明确定位、突出主线、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建设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傅建萍;付建英;熊德良;;基于专业课程定位的医古文课程内容思考[J];中医教育;2013年04期

7 孙鸿;;论《古代文学》的课程定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林雪芬;;把握课程定位,强化教师口语课的针对性[J];南方论刊;2008年10期

9 金彩萍;姜锐;;高职院校课程定位与专业定位初探[J];文教资料;2009年36期

10 林燕,孟建伟;大学课程类型的细分及课程定位[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燕林;;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A];2013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姚国平 通讯员 李关良;高中新课改势在必行[N];临汾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晓慧;中职语文课程定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钱禹清;中职语文课程定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0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00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