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22

  本文关键词: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医学生 人格特质 人际信任 主观幸福感


【摘要】:目的探讨人格特质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人际信任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特质问卷、人际信任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 519名医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男生的人际信任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68,P0.01);不同年级之间比较,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F=38.36,P0.001);大二学生的人际信任总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F=8.07,P0.001)。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精神质维度、内外倾维度和主观幸福感均呈负相关关系(r=-0.089,r=-0.144,r=-0.122;P0.05或P0.001),与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关系(r=0.163,P0.001);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精神质维度和神经质维度呈负相关关系(r=-0.127,r=-0.348;P0.001),与内外倾维度呈正相关关系(r=0.171,P0.001)。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内外倾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精神质和内外倾显著负向预测人际信任,神经质显著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人际信任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F值依次为76.231、21.253、58.565,R2值依次为0.131、0.041、0.134)。结论人际信任在人格特质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Methods Eysenck personality trait questionnaire was used. Interpersonal trust questionnai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were applied to 1 519 medical student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between boys and girls. The scor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f boy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irls (P 0.05).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freshm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ophomore and junior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P 0.001). The total scor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f sophomor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reshmen and junior students.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roversion dimens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0. 05 or P0. 001 and neuroticism.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 of personality traits. P0.001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ticism and introversion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 predicting interpersonal trust, while neuroticism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 predicting interpersonal trust.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in interpersonal trust was 76.231 / 21.253 / 58.565N / R ~ 2 = 0.131 / 0. 04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terpersonal trust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edical students.
【作者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蚌埠医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蚌埠医学院思政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2YJAZH11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3A111) 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RKX1402052051) 蚌埠医学院科技项目(BYKF12A28SK)~~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富有,因此近年来主观幸福感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自身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性评估,是衡量其个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鹤;彭志启;刘海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7期

2 杨莉;赵品良;史占彪;;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24期

3 丁芳盛;;海军某部远洋护航官兵自我和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7期

4 张冬秋;于拓;曹阳;黄筱媛;;新兵体能适应情况与幸福感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张金荣;孙晓杰;杨红梅;;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6 姚春;;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郭晓霞;;高职生人际信任、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8 杨楠;;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文教资料;2007年20期

9 曾晓强;;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6期

10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孙琳;潘庆忠;张爱芹;楚新艳;陈婕;;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3 黄微;周玉华;;“差异教学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陶晓波;;零售行业捆绑销售策略对顾客忠诚影响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周文霞;潘静洲;;零售企业销售人员的收入水平对于工作投入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梁日忠;褚跃德;王英春;;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8 安芹;中国文化下外向性的基本内涵与量表的编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普静,李林英;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尹向阳;盛峰;;山东省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EPQ调查与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测量的是什么[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唐春勇;潘妍;何显富;;企业负责任员工更投入吗? 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工作投入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唐芳;朱燕波;;基于505例大学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江丽琴;;家具行业员工总体幸福感案例研究[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铁翠香;基于信任和感知价值的网络口碑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6 严开胜;生产型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今朝;水务企业突变式组织变革下团队多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与适应性关系研究:ASD的演化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伟娜;企业员工职场欺负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左连跃;工科院校文科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占立;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与工作倦怠:时间管理倾向调节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5 董刚;武术参与对普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玲;影响不孕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的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9年

8 沈冬薇;内创业团队中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张慧媛;失眠症中医证候与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本洁;张静;钱荣;;医学硕士研究生总体幸福感与自我和谐、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3 李彦章,许东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及试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4 胡光涛;李学成;王国威;贺英;杨兰;谭孝琼;;赴北川抗震救灾某部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5期

5 张佳佳;冯国君;郭禹;支莉;李敏;左昕;邱明国;;某部队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21期

6 李彦章,李敏,汪涛,张俐,黄梅园,肖达喜,袁波,王力慷;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7 夏俊丽;;高中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简佳;唐茂芹;彭燕;;人际信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9 高文欢;普彬;;特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年04期

10 王晓红,韩丰;医学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李清;沿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晖;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晓艳;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陈美荣;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雷玉林;陕西省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李佳;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9 李加强;重庆高校青年教师应对方式、EPQ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袁小帆;大学生人格、主观幸福感与宽恕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任;周茜;谢海燕;;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J];中国校医;2006年04期

2 杨昭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3 李妍;贾林祥;;从传统文化视角看中国人的人际信任[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郝明亮;;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0年05期

5 张鹤;刘海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许振兴;;贫困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7 陈舒;张学艺;;徐州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相关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3期

8 李龙辉;黄俊虎;;大学生情感孤独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厉飞飞;;中年人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刘雪珍;姚荣国;黄勇樽;李晓兰;;民族地区高中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莉;王沛;;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晔;刘华山;;学生信任问卷的编制及试用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康廷虎;白学军;;任务风险对信任游戏中个体人际信任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雅娜;王滨;罗伟;张改叶;李志海;;咨询深度问卷的编制以及其与人际信任、自我表露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群;姚本先;;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孔繁昌;周宗奎;;12~19岁青少年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小文;姚本先;周宵;;中学生依恋及其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丹凤;侯天卉;;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谢笑春;孙晓军;黄璐;赵竞;郝恩河;;网络自我表露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自我表露过程模型的网络适用性检验[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董妍;情绪影响人际信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 窦东徽;经济学让人变得“更好”还是“更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书伟;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杨;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郝江丽;大学生人际信任预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于宏飞;青少年依恋倾向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郭蔚;网上购物消费者人格类型、人际信任水平与购物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孔德姣;高中生宽恕心理与其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8 白小薇;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蔡迎春;一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训练实验[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3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13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