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农民工子女精神文化生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08:36

  本文关键词: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农民工子女精神文化生活实证研究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2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子女 精神文化生活 优势视角 抗逆力


【摘要】:基于一项农民工子女精神文化生活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性较好,精神文化状况总体较乐观。优势与抗逆力是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中需克服困境、形成良好精神文化状态的核心要素。以优势视角提高农民工子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从缓解城市生活中的危机因素和建立逆境中的抗逆力入手。
[Abstract]: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t is found that the urban adapta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s better.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 is generally optimistic. Superiority and resilience are the core elements to overcome the predicament and form a goo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state in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eriority. We need to start by mitigating the crisis factors in urban life and building resilience in adversity.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2015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精神文化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编号:150647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农民工子女在城乡转移过程中会面临城乡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精神风貌与心理状态的解构与重塑。考察其精神文化生活状态,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是关系到农民工子女成长的重要课题。“优势视角是一系列关于健康和潜力的假设和归因的组织化建构”〔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国秀;;抗逆力研究及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青秋蓉;何风雪;余林;;增强抗逆力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钟宇慧;;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及其启示——以“成长的天空”计划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邱勇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研究概述[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静;;“优势视角”分析与消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21期

5 郑立柱;;关于精神生活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河北学刊;2012年02期

6 李晶;;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宋继新,孙荣彦,武丽萍;体育观念与过程结构演变的新态势[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8 毛建儒;;论和谐与共存、同一和斗争的关系[J];晋阳学刊;2006年06期

9 李晶;;论“参与型”新课型实施的基本策略[J];林区教学;2009年12期

10 侯勇;孙其昂;;论精神生活的现代性遭遇与超越之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玉如;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3 赵秀兰;司岗里:佤族的生态和谐审美理想[D];云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民工子女就学将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J];农民科技培训;2004年05期

2 杨贵树;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4年04期

3 方礼纲;;户籍是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最后藩篱[J];小康生活;2005年06期

4 周雪莲;;农民工子女“本地化”需求的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影;另一种贫困:关注民工子女教育权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国晓华;民工子女教育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7 张起花;;谁来为流动民工子女的成长负责[J];中国·城乡桥;2006年09期

8 ;农民工子女被纳入全国工会“金秋助学”范围[J];农技服务;2006年08期

9 彭兴庭;;农民工子女有权获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J];观察与思考;2006年17期

10 章春苗;;关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7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世强;;农民工子女:类型分化及其社会融入的制度逻辑[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王亚南;;对进城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宏艳;;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与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4 倪丽;;关心留守儿童 习惯改变人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倪丽;;关心留守儿童 习惯改变人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刘成斌;;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中地方与国家的衔接——以浙江省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潘旦;;城市融合视角下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国波;王秋凤;郑晓边;;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调查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朱漪;戚闻;;城市小学中民工家庭子女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谭君;杨烨;;上海市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武洲 ;公立学校早该向民工子女开放[N];海南日报;2004年

2 康劲;为民工子女营造成长的蓝天[N];经理日报;2004年

3 费栋 崔砺金;民工子女就学路越走越宽[N];农民日报;2002年

4 何其琛;合肥首所民工子女学校面临关门[N];中国商报;2002年

5 宋晓梦;让民工子女也能享受优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章亚钧邋通讯员 洪宇 实习生 鄢剑波;谁来为外来民工子女的理想引航?[N];嘉兴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王文佳;上海要对农民工子女负责[N];联合时报;2007年

8 孙成岩 通讯员  梁伟来;青田民工子女免费享受“爱心营养餐”[N];丽水日报;2007年

9 陈原;向民工子女学校捐赠图书[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潘海平 裘立华;绍兴:民工子女都有一张“低价”书桌[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丽;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仙平;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红;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的学习现状调查及学校管理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丽琴;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社会偏离问题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傅蝶;积极的融合,,无形的阻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庆辉;温岭市温峤二小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益峰;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困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王国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生存”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莲;杭州市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杨嵩;重庆市渝中区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3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13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