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基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20 00:50

  本文关键词: 制度冲突 正式教育制度 非正式教育制度 制度协调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制度是对教育系统中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与约束作用的规则。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其形成具有周期不确定性、潜在性与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当前我国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传统与素质教育改革政策的冲突、学科中心论的课程传统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冲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理念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冲突。导致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之间冲突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的固守与坚持、正式组织教育改革推进方式的简化与激进、正式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对话机制的缺乏、政策反应的迟缓与冷漠四个方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冲突协调的基本律令与价值准则,积极培育两种制度系统中自主创新性的文化,合理安排正式教育制度变革的节律与进程,构建灵活多元的民主协商与对话机制,是协调正式教育制度与非正式教育制度的重要方略。协调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冲突的过程是一个重构正当性、合理性价值与秩序的过程。
[Abstract]:The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rule which has the norm and the restraint function to the people's behavior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often produce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nform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form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t presen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on-form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formal education system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radition and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reform polic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urriculum tradition of discipline center theory and the policy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utilitarian idea of one-sided pursuit of the transition rate and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cause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nform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formal education system include the adherence and persist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education reform promotes the way simplification and the radical,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and the social public dialogue mechanism lacks. The policy response is slow and indifferent.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s the basic law and value criterion of conflict coordination, actively cultivate the independent and innovative culture in the two system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rhythm and process of the formal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flexible and pluralistic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dialogue mechanism.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coordinate the form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inform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nform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formal education system is a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the legitimacy, the rational value and the order.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522
【正文快照】: 一、正式与非正式:教育制度的两种不同类型制度是对人们行为产生规范与约束作用的规则。根据制度对人们的行为所产生的规范约束方式与作用不同,可以把制度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式制度,另外一种是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正式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康宁;;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徐大建;;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实质及其缺陷[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彭玉生;;当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范发生冲突:计划生育与宗族网络[J];社会;2009年01期

4 苏君阳;;素质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陈正华;;论中央与地方分权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6 田广兰;;功利与权利——自由主义权利论对功利主义权利论的批判[J];哲学动态;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峰;刘磊;;基层执法的“双轨制”模式——以计划生育执法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 张杨波;;当正式制度遭遇非正式规范:小产权房成因的新思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3 闫雪微;李江城;王丽娣;;学生集体发展与理性推行教育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23期

4 许双成;张立昌;;教学技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利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期

5 朱妍;林盼;;宗族修谱活动中的代际分化与青年人的利益诉求[J];青年研究;2016年06期

6 张大维;王苏苏;;非正式制度与中间人嵌入:社会治理中的中介角色扮演意愿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7 郑志来;;教育改革与实践相背离的成因分析——基于委托代理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10期

8 陈秋苹;;“基础教育市场化实践与回归”的“过程-事件”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9 车丽娜;徐继存;;学校课程建设的合理性省察[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10期

10 乔丽军;;核心素养提出的重要价值、基本前提与培养的当前使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清臣;;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10期

2 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3 于树贵;宋莉;;和而不同:应用伦理学达成共识的基本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叶澜;;清思 反思 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年02期

5 王晓辉;;不可再“忽悠”素质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3期

6 杨润勇;;素质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中的评估问题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7期

7 杨启亮;;素质教育:必然的“乌托邦”[J];江苏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刘朝晖,扈中平;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10 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通生,王永平,阎月勤;形成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中国矿业大学十年教育改革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1991年02期

2 郭善泰;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先导[J];上海教育科研;1991年05期

3 ;逐项研究抓试点 认真改革求实效[J];天津教育;1985年07期

4 鲁逸人;季民;刘宪华;迟杰;姜晓峰;;环境学科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年01期

5 熊映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10年05期

6 杜玉波;用20年的成功经验指导教育改革实践[J];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01期

7 王传言;;每个教师都是教育改革实践者[J];今日教育;2013年11期

8 陈妙娥;;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相关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欣;;幽默教学之鲜明特点[J];教学与管理;1992年06期

10 王俭;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保障[J];教学与管理;199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绵涛;;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前言[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3 ;前言[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4 ;前言[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5 ;前言[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6 龙玉洁;;团队——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形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陈勇;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实践[N];浙江日报;2013年

2 驻京记者 何连弟;教改日新月异 教研步履蹒跚[N];文汇报;2001年

3 记者 杨晨光 杨桂青 张树伟;加强教育战略研究 服务教育改革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康丽颖;电影课确实大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文U啠ū本┦薪涛ㄖ拔薄⒈本┦薪炭圃焊痹撼ぃ,

本文编号:1446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46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