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可持续教学:源起、本质与可能路径
本文关键词: 文化可持续教学 教育主权 批判性反思 文化可持续课堂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多民族或多族群国家,多元文化教育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挑战。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成败。文化同化性教学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实际上是一种无意识的种族主义,导致少数民族或少数族群学生被边缘化。在教学与文化关系的探索中,文化关涉性教学作出了有益的回应,但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迫切需要一种旨在维护和促进语言、文字和文化多元化的教学,这就是文化可持续教学。文化可持续教学维护文化的多元化,秉持动态的文化观,重视维护和促进青年文化和习俗,同时对其保持清醒地批判。文化可持续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尊重教育主权为前提,学会批判性反思,构建文化可持续课堂。这对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Abstract]:In multi-national or multi-ethnic countrie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culture.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ultural assimilation teaching masks the inequality in substance with formal equality, which is actually a kind of unconscious racism. As a result, minority or minority students are marginaliz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culture, culture-related sex teaching makes a useful respons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ts established goal.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kind of teaching aimed at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 writing and culture, which is the sustainable teaching of culture. Attach importance to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youth culture and customs, while maintaining a sober criticism of them.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sustainable teaching needs to respect the sovereignty of education as the premise, learn critical refle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cultural classroom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或多族群国家,美国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族群国家,目前大约有270多个族群。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共融,是多民族或多族群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十世纪50年代,在公民权利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的推动下,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思潮开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试析现行藏族义务教育课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2 樊改霞;王嘉毅;;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困境与理论悖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冉苒;;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2 张洪英;霍涌泉;商存慧;;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及对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创新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3 马茜,肖亮中;理性的少数民族教育[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4 许丽英;;内地班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现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5 马茜,肖亮中;文化中断与少数民族教育——兼谈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理性态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樊秀丽;;文化的中断·断裂——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9期
7 许丽英;;内地班(校)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山东济南西藏中学的个案调查与反思[J];西藏教育;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黄胜;从“逃学”到“向学”[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文军;藏汉小学生数感的比较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2 邓春雪;倾听与理解:藏族学生教育需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萍;汉藏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芳;西藏牧区基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寸天颖;西藏农牧区左贡县义务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田玮;批判教育学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师批判意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文信,单余岱;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10期
2 ;有效教学的理念[J];教师之友;2002年05期
3 何丽君,唐玉光;教学环境创设:高校有效教学的保障[J];现代教育论丛;2005年05期
4 童均;;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5 冯业勇;;关于“大语文”教学观的认识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6 王静婉;;教学理念的反思与重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7 张梅珍;;启发性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8 赵翠明;;在预设与生成中领悟教学:浅论教师的教学机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2期
9 黄梅;;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案例编写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2期
10 王效明;;教学反思的类型及其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建平;;新型教学观建立的途径与策略[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王腾飞;杜锦丽;;建立大扶放教学观 推进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何成宏;;教学思想十问[A];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论文集[C];2005年
4 刘炳德;;我的教学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5 潘云凤;;如何使写作教学更加完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6 许磊;燕良轼;;缄默知识视域下教师错误教学观的转变[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叶长龙;;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9 王炳梅;;教师教学小议[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张春霞;;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和平;创新教育的教学观[N];中国信息报;2011年
2 山东省沾化县利国乡利国实验学校 王秀英;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3 确山县盘龙镇中心校 张志国;教师要树立素质本位教学观[N];驻马店日报;2005年
4 本版编辑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卫华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 姜堰市苏陈实验小学 丁正后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学 耿昌福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陆利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让教育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莱芜市实验小学 张英啸;在开放的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N];莱芜日报;2007年
6 牟为姣;有效教学理念及其实施[N];吉林日报;2010年
7 韦国华;何成师;构建全新实践教学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3年
8 唐山市第五十九中学 赵惠琴;浅谈“寓教于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9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敏;数学类师范生制定与实施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小荣;学生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许萍;论教学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论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史俊;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丁亮;基于教学实践文本分析的教师探究教学观现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孟亚军;生物教学属性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春红;语文教学中的宽容教育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勇;论理解性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荔立;王阳明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蒋凡凡;教师的创新教学观与其教学行为及学生创新学习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9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4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