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元认知、人际素质和专业认同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1 03:54

  本文关键词: 新生适应 专业认同 元认知 人际素质 出处:《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探讨元认知、人际素质和专业认同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6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考查其适应、元认知、人际素质、专业认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性别、独生子女类型、生源地类型对适应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城市男生中,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女生中,非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好于独生子女。(2)元认知、人际素质、专业认同的总分与适应总分均呈显著相关;其中元认知知识、合群的人际素质、情感和行为专业认同等子维度与适应及其子维度得分相关较高;(3)控制性别、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类型的情况下,元认知和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新生适应,且达到统计显著水平。结论:元认知和专业认同是影响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因素。
[Abstract]: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etacognition, interpers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the adaptation of freshmen and its mechanism. 263 freshmen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their adaptation and metacogni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Interpers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sex, type of only child, type of origin of students have interactive effects on adaptation, urban boy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only chil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non-only child. In urban girls, the adaptation status of non-only child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nly child. The total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s of adaptation. The sub-dimensions of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interpersonal quality,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fessional identity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adaptation and their sub-dimensions. (3)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gender, only child and source area, metacogni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positively predict freshman adaptation. Conclusion: metacogni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aptation of freshmen.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CEYP6014) 中央高校(中国民航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3122013F001)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I2ZCZDSF07100) 天津市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与行为调控创新团队”(3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前言适应一直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议题,也是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方面的变化对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提出了挑战。大学生适应指的是大学生对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各个方面形成客观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努力进行相应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书丹;朱小爽;曹立;;内隐与外显职业兴趣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易涛;;大学生专业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6期

3 董海军;李慧芳;谢丽萍;蔡少惠;罗水兴;贺爽;;硕士研究生团员专业认同感问题探究——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3期

4 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5 朱姝;信宏;;医学研究生专业认同与时间管理及人格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2年23期

6 王晓静;刘亚;刘晓晓;;大学生专业认同、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5期

7 陈有国;;大学生未来取向、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杜玮;连钠;崔素萍;王金淑;;材料类专业大学生渐进式专业认知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3年03期

9 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3年03期

10 王玉龙;胡海伦;;我校教育技术学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燕;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罗亚莉;刘衍玲;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8年02期

3 张浩;大学生专业承诺与生涯管理[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6期

4 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5 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0期

6 杨晶;;高师学生教师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4期

7 李文道;邹泓;赵霞;;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8 胡志海;黄和林;;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9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10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茹,高荣发,蔡波,陈玉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郑雪;;论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刘永芳;;国外几种元认知测量的分析与评价[J];心理学探新;1993年01期

4 石海滨;;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山西青年;2013年10期

5 朱永祥;小学生元认知技能培养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6 许金权;元认知在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考能力考查与中学学科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周光岑,陈明英;元认知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2期

8 殷华西;元认知质疑[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赵晓光;元认知策略与外语学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冯秋燕;论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雅;;网络课程在元认知培养中的应用[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鸿宇;付继林;;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中元认知模式的优化——一份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课程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志明;;元认知学习能力的阶段性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 陈少慧;;编题的作业形式对小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晓东;陈英和;;听力教学中短期元认知培训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任恺;;基于“相册”~(73)的动力学习范式与艺术学习中元认知的形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王燕;刘继贤;;大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调查分析与提高对策——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5C-298)[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李俊;;成人学习的研究——成人元认知能力的研究及成人元认知能力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侯首萍;张艳芳;;元认知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10 王桂文;;培养元认知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伟方 司继伟 王玉璇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元认知:策略选择研究中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洪;解题中元认知与数学概念多元表征相结合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梅王星;运用元认知策略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伟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与社会认知及精神症状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静;高中生在“几何证明”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东旭;初中生数据分析中元认知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杏丽;任务型教学法下的元认知阅读策略培训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吴橙香;元认知信念、专业承诺与大专医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董莉;提高研究生元认知能力的网络学习环境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雪雁;本科护生元认知能力及其与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李曼;高中生生物课堂学习中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50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50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