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再论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8-01-23 09:53

  本文关键词: 道德冷漠 道德教育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冷漠是对他人道德急需的无响应。既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无反应,也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道德推卸。道德冷漠是不为善,但不为善与为恶异常接近,与为恶可以互相转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应该根据道德冷漠形成的机理,突出同情、愧疚、道德敏感性、道德想象力的培养,以抵抗道德冷漠的发生。
[Abstract]:Moral apathy is a lack of response to the moral needs of others. It may be either an unconscious non-reaction or a conscious moral shirking. Moral apathy is not good, but not good and evi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ral apathy, highlight sympathy, guilt, moral sensitivity, moral imagination, in order to resist the occurrence of moral apath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BEA120030) “江苏省2011计划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在我们这个“地球趋暖、人情渐冷”的时代,道德冷漠随处可见、人人可感,是我们生活中一个无法抹去的事实性存在。人是道德存在,道德冷漠损害的正是我们的这一存在本性。从维护人之本性出发,当然不能任由道德冷漠的肆意蔓延。克服道德冷漠的第一步,显然是认识道德冷漠。吊诡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高德胜;;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J];教育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肖霞;贾爽爽;;论我国农村社会公正氛围的塑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郭淑新;;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强;;被让座:公共生活规范的道德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肖立斌;;道德信仰及其特点[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张夫伟;“吸引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7 宋新雅;;“德福矛盾”问题的解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许章润;多向度的现代汉语文明法律智慧——台湾的法学研究对于祖国大陆同行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9 李寿初;;超越“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本体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小平;;包容“他者”:中国电影艺术的新视阈——评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差异化文化立场[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石建和;张泉;;构建建筑师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种类型学的解决方案[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庞俊来;;技术与伦理的和谐与悖结[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林航;;科学还是人文?——以亚里士多德为例[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谌明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雨;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静萍;论老舍和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思维[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姚介厚;世纪之交的哲学盛会——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侧记[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2 高德胜;;电子媒介与“旁观者”的生产——论道德教育在电子媒介时代的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刘放桐;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对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超越[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何中华;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J];学术月刊;1995年10期

5 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6 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修;加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2 李雪松,徐景宏;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许泓;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金箴,林炜;试论道德教育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张健英;思想道德教育是贯穿素质教育的一条红线[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黄雷豪;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逆反心态及对策[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史玉梅;浅论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勤;道德变迁与道德教育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9 黎卫金;儒家道德思想与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刘俊英,张玉礼;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抓住核心和原则[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建萍;;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华中;;浅谈学校与家庭联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国君;张树立;李彤辉;;运用传统美德故事进行道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6 王晶;;和谐社会语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顿与克服[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米世雄;;加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0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2 孙智;全社会都来关注道德教育[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3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4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5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刘余莉;呼唤道德教育[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重庆万州百安移民小学 张朝全;道德教育如何应对时代风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西藏大学 王丽萍;西藏要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N];西藏日报(汉);2013年

9 记者 李小龙;加强道德教育 培育创新思维[N];商洛日报;2013年

10 范士龙;从观念灌输到价值澄清的道德教育实践观转向[N];吉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6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亭智(Tran DinhTri);佛教道德教育与越南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5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5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