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网络环境下“造物至善”设计伦理观的教育价值探索

发布时间:2018-02-04 05:19

  本文关键词: 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网络媒介 设计伦理 现代设计教育 出处:《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互联网以其强大的交互优势,快速的传播功能,海量的资源共享特性,突破时空限制,颠覆、更新着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在网络及现代媒介的裹挟下,一种在集体无意识"物化"状态下的生活观念也随即充斥于现代设计之中。追根溯源,高度"物化"理念的形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受到不良社会生活方式的诱惑,特别是在铺张、炫耀、猎奇等非理性设计理念的导引下,使当下设计文化背离了现代社会文明秩序的构建。因此,及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审视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设计,在设计教育领域中树立起情感交流、个性尊重、文化认同等现代设计伦理观念,无疑是当前设计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
[Abstract]:Internet with its powerful interactive advantages, rapi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massive resource sharing characteristics, break through space-time restrictions, subversion, upd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art design, in the network and modern media. A kind of life concept in the state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 "materialization" is also flooded in modern design. Tracing back to the source, the formation of highly materialized concept is often not from the enrichment of material. But by the temptation of bad social way of life, especial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rrational design ideas, such as ostentation, flaunting, and so on, the current design culture deviat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ocial civilization ord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rt desig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sets up modern design ethics in the field of design education, such as emotional exchange, personality respect, cultural identity and so on. Undoubtedly, it is a great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of desig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编号:2014SJD175)“后现代以来设计文化中修辞手法的辨析、梳理与解读主义” 南京晓庄学院科研项目(编号:2013NXY11)“借助后现代主义特征中隐喻、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拓展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营造与架构,打破教学资源的局限,为高速发展的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搭建了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在网络媒介的支撑下,在社会、生活变革的节奏下,艺术设计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学习方式以及师生角色的变化都呈现出多样、丰富、共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新祥;文双发;;城市数字生活设计与社会网络文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王志强;;现代设计伦理与高校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炜;;产品设计中的装饰性元素初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邢瑜;;塑性建筑新解读[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琦;“技术形象”——“艺术形象”——结构思维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2001年04期

4 何红梅;人的现代化与人的情感需要——转型期两性情感现状的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何靖;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性[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杏华;;中国的设计之路任重而道远——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朱东光;孟令忠;邹磊;;简约空间环境设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8 吴晓兵;;从原研哉论设计看当下中国的设计问题[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姜竹松;;国际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刘永翔,阮宝湘;浅析产品造型设计的未来发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唐开军;家具风格的形成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光;传统设计观念影响下的语义学特征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耿哲;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常虹;数码产品设计中情感价值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张珊;关注民生、反映民情[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宇;谈室内设计创作手法—毕业创作“校史展厅”设计体会[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华冰;现代电子商务中网页设计的理性与感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毅;基于形态创新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峰;计算机二维动画变形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炜;手机形态差异化设计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仕鉴,朱上上;用户的产品造型风格感性认知研究[J];包装工程;2005年03期

2 李世国;华梅立;贾锐;;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07年04期

3 刘文富;远程开放教育“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3期

4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陈娜;;未来五年影响教育的趋势、挑战和技术——关于《2011 Horizon年度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6 黄慕雄;;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形态变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7 杨陶玉;;媒介进化论——从保罗·莱文森说起[J];东南传播;2009年03期

8 罗阳富;试论视觉文化时代读写行为的转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闫瑞红;雷璇;张澜;;大学生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10 徐令;;从屏性媒介看新媒体艺术的主体视觉特征[J];剧影月报;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韩兵;大学生归因风格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晋;;浅议设计伦理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吴秋凤;田辉玉;管锦绣;;设计伦理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3 王志强;;现代设计伦理与高校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刘林;;现代设计的伦理观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程英;;设计管理与设计伦理[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周斌;;探析古村落文化中的设计伦理现象——以浙江缙云河阳为例[J];浙江学刊;2011年02期

7 刘月圆;;设计主题之关怀伦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1期

8 陶然;周艳;;论智能化设计中的设计伦理[J];设计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9 张睿智;杨先艺;;艺术设计促进家庭和谐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李天白;;“消费主义设计”的困境与出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兴;;设计伦理与“和谐社会”之辩[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2 刘永涛;;基于设计伦理和设计批评理论的低碳包装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朱勤;;米切姆工程设计伦理思想评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孙颖莹;;从设计伦理学角度审视产品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松荣;“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兴;设计伦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周博;行动的乌托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邓文啸;试论当代中国设计发展中的伦理问题[D];汕头大学;2011年

2 杜竹贞;当代设计伦理指向的应然性探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3 张夕洋;城市公共美术馆建筑的设计伦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4 刘畅;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设计伦理缺陷辨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孙蔚;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透析当代设计伦理观的演变[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毛梦姣;刍议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设计伦理[D];河南大学;2014年

7 严萍;网络广告的设计伦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9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89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