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施璜对清初徽州理学及书院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07 09:34

  本文关键词: 徽州 施璜 程朱理学 书院 徽学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初,徽州理学界开始了一场以程朱之学为宗、清除心学派影响的传统理学复兴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施璜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在思想上,施璜尊崇程朱理学,是一位忠实的朱子学信徒。为重振朱子之学,施璜积极投身于紫阳、还古两所书院的讲会活动,参与书院建设,在书院的配祀安排、讲会规约等方面强调以朱子学为宗,以确立传统理学在书院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他还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接引后学。经过施璜等人的努力,宗奉程朱之学的新安理学在徽州一度得到复兴。
[Abstract]: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uizhou scholars began a study by Cheng Zhu and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removal of the heart school the effect of Renaissance. In this cultural movement, Shi Huang is an influential figure. In thought, Shi Huang respected science of Cheng Zhu, is a faithful follower of Zhu Zixue.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Zhuzi 's, Shi Juan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Ziyang, also ancient of the two colleges will participate in college activities, construction in the college with worship arrangements will protocol emphasis on the cases of Zhu Zixu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raditional science in the Academy.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 continue to take, Shi Huang et al. Through the efforts, this sect of Cheng Zhu learned in Huizhou once the revival.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基金】:2011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1103) 安徽大学2011年度“学术创新团队”计划资助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sk681zd)
【分类号】:G529;B24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光;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冯剑辉;;宋代以来徽州文化象征的塑造——以程朱阙里的建构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3 程水龙;;徽州汪佑《五子近思录》源流考[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4 李琳琦;徽州书院略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刘秉铮;论徽州的书院[J];江淮论坛;1993年03期

6 庄华峰;明清徽州书院考述[J];江淮论坛;1993年03期

7 李琳琦;明清徽州书院的官学化与科举化[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8 李自华;;清初徽州学术界对理学传统的重建[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9 李琳琦;清代徽州书院的教学和经营管理特色[J];清史研究;1999年03期

10 孙成岗;论明清徽州的书院[J];史学集刊;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汪庆元;;徽州的家族文献与宗族文化——以歙县吴氏《冲山家乘》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张晓婧;;论明代安徽书院的发展和区域文化的互动[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4 梁仁志;;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特色[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5 余汇芸;温琦;;徽文化对徽州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6 田建荣;;明清陕西关中书院与科举制度[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颖;;明清时期徽州商人文化素质探析——徽商与徽州藏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2期

8 谭甲文;凌玮;;古代池州书院的发展及其对池州地区教育文化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刘效梅;;一本极其珍贵的文献——评抄本《新安理学先觉会言》[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05期

10 李昊;;徽商崛起的财务视角:基于文化、资本、制度互动的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椺;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冯丽梅;医学地域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张晓剑;湛若水的“体用浑一”之学与践履[D];浙江大学;2008年

7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8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梁德阔;儒家伦理与徽商精神——“韦伯式问题”的经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夏淑娟;明清徽州村落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智伟;考据学风下程瑶田的义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瑞芬;《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安徽巡抚采进本和皖人著述[D];兰州大学;2011年

3 闫彩丽;清代晋商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芬;《歙事闲谭》的史学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光;论明清徽州乡村伦理教育内容及特点[D];安徽大学;2011年

6 李宙;论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扬弃[D];安徽大学;2011年

7 界莎莎;明清陕北的学校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8 朱少山;北宋皖南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礼玉;明清时期徽州文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蓓蓓;清代徽州才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宪华;;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李琳琦;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J];学术月刊;2004年05期

3 程水龙;;江永《近思录集注》版本源流考[J];文献;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494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94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