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失去乡村的中国教育和失去教育的中国乡村——一个华北山区村落的个案观察

发布时间:2018-02-15 19:12

  本文关键词: 失去乡村 中国教育 失去教育 中国乡村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城乡教育因急速变迁而产生了痛楚。在打破传统中国"无差别统一的城乡良性循环",推进近代"新式教育"以来,城市剥削和压迫乡村的城乡关系就决定了中国教育一步步地失去乡村,失去了传统中国的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21世纪以来的"办学城镇化"更进一步在空间上和地理位置上使得中国教育失去乡村。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不断地接受逐步失去"乡村"的事实,中国乡村也在外部压力下被迫应对"新式教育"以及"办学城镇化"的诸多调整,最终促成了今日我们看到的中国乡村教育之现实:如果说乡村有教育,也是城市的教育!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has suffered a lot as a result of rapid changes. Since the breaking of the traditional China's "benign circl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out distinction and un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new education",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of urban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has decided that China's education is losing the countryside step by step. Los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ural culture and rural value. The "school-running urbaniza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has further led to the loss of rural areas in China's education in space and geography.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China's educa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accepting the fact that "villages" have been gradually lost, and Chinese villages have been forced to cope with many adjustments of "new educ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running schools" under external pressure. Finally contributed to the re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that we see today: if there is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it is also the education in the city!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C840043)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袁立春;论废科举与社会现代化[J];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2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失衡:转型期农村教育的主要危机[J];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3 叶敬忠;孟祥丹;;对农村教育的反思——基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影响的分析[J];农村经济;2010年10期

4 邬志辉;杨卫安;;“离农”抑或“为农”——农村教育价值选择的悖论及消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1期

5 熊春文;;“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6 苏刚;;城乡教育一体化:从“二元对抗”走向“有差别的统一”[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馨梅;苏君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范铭;郝文武;;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三个“目的”的反思——以陕西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3 黄旭;张磊;;统筹发展视野下“城乡教育”辨析——成都城乡教育统筹度评估体系研究(一)[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4 李中华;朱开君;;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5 王瑞萍;李绍龙;张天波;;农村和城市儿童教育投入差别的分析及对策[J];沧桑;2009年03期

6 李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与农民主体性的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7 陈旭峰;钱民辉;;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2年01期

8 柳海民;娜仁高娃;王澍;;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海英;;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选择——兼谈农村学校“撤存”之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陈坚;;政治社会学理论范式下的农村教育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海英;;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废”之辩——兼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坚守[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5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卫安;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制度的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善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道义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振华;中国农户:功能变迁与政府介入[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勇;再城市化趋势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费立;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艳;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籍莹;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林凤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价值观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尹志超;公共文化资本与城乡教育不平等[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陕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发展路径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10 毛江宁;“主动回归型”返乡农民工的社会特征及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王嘉毅;吕晓娟;;教育公平视野中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徐文涛;倪建雯;;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甘肃省某县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魏峰;;城乡教育一体化: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5期

5 王桂臣;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负面影响的思考[J];河北教育;2005年17期

6 吴庆国;;刍议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张济洲;;“离农”?“为农”?——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范先佐;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慎重处理的若干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郭清扬;王远伟;;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原因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 吴坤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卫安;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制度的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红媛;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热点问题及教育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先丽;低龄寄宿对农村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3 罗银利;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袁媛;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淑云;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J];教育探索;2001年02期

2 韦禾;是耶非耶?任君评说——《解读中国教育》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3 潘涌;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教育导刊;2001年23期

4 徐玉斌;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胡承波;加入世贸组织挑战中国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6 阿露;阵痛中的中国教育[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年12期

7 夏耀,卢新梅;入世后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11期

8 吴芳和;入世了,中国教育如何应对[J];前线;2002年01期

9 延涛;产权:中国教育三论[J];社科纵横;2002年03期

10 陈至立;推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摘要)[J];学会;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利建;;闷热的中国足球给闷热的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用反克为主方略剔除中国足球和中国教育的弊端的建议[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龚友德;;知先行后说与中国教育[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小平;;大成教育与中国教育创新[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4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徐兰香;;创新:中国教育的希望——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思想的体会[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邬志辉;;近代中国教育演进的线索与命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田利军;;30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大讨论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从百年南开看中国教育创新 第四篇 体悟南开 月异日新辉煌我前途无限[A];《毕业南开》纪念南开大学成立100周年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鑫华;;新中国教育四十年历史分期之我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磊;准格尔旗 两位校长获中国教育大奖[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2 本报高级编辑 李泓冰;“追4”梦圆,中国教育再追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3 本报记者 翟晋玉;创新和变革:中国教育的未来[N];中国教师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袁新文 张烁;看4%改变中国教育[N];人民日报;2012年

5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R,

本文编号:1513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13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