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本文选题: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切入点:系统整合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其能否成功实现有待于三大运行机制的完善,即系统整合、利益均衡、部门协同。系统整合机制包括结构整合与功能整合两方面,通过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系统外部、教育系统内外的整合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利益均衡机制要兼顾系统内、系统外、系统内外三个方面的利益均衡,并且要通过建立信息获得机制、愿望表达机制、施加压力机制、诉求凝聚机制、利益协商机制、矛盾解决机制来达成;部门协同机制则关注横向部门协同与纵向部门协同。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ield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of our country. Whether it can be successfully realized or not needs to be perfected by the three major operating mechanisms, that is, systematic integration, balance of interests, etc. The system integration mechanism includes structural integration and functional integration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refor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with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utside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ducation system. Outside the syste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ystem three aspects of the interests balance, 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access mechanism, desire expression mechanism, pressure mechanism, appeal mechanism, interest consultation mechanism,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 to achieve; The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cuses 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ctoral coordin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研究”[HA110041]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地方生存与生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马维娜;;“整个的个体”: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国家、地方、学校[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3 任增元;刘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利益机制分析——暨论大学去行政化改革何以可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11期
4 王海英;;成功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协同运行及效果评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07期
6 张振华;;利益集团与社会管理:挑战与出路[J];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7 汪和建;社会系统分析模型:马克思与帕森斯的比较[J];社会学研究;1992年01期
8 孙立平;利益时代需要新思维[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03期
9 孙立平;和谐社会:用制度规范利益表达[J];学习月刊;2005年08期
10 褚宏启;;教育利益的界定甄别与法律调整——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J];教育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周加来;;中国的城市贫困与治理——基于能力与权利视角的分析[J];城市问题;2009年11期
2 方政;刘英;;多学科视角下“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3 王玉叶;;法治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J];公安研究;2008年02期
4 王黎芳;;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对农村集体行动的思考——以H县北村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5期
5 张冬利;蒋舟;;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平民文化”话语权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4期
6 张冬利;;“平民文化”话语权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张冬利;;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平民文化”话语权的当代走向及其发展[J];桂海论丛;2012年05期
8 钟荣丙;;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年02期
9 吴汉东;;协同创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战略选择[J];法学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10 李望国;徐宝兴;饶丽娟;;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郝彩虹;;冲突与和谐——从科塞的冲突功能理论看我国农民工与市民的利益冲突[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冕;任中平;;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凤义;转型中国法律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吴剑平;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俘获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毕可志;利益平衡机制的行政法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岩;改制与生存[D];吉林大学;2006年
6 汤跃跃;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王文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世瑞;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春梅;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矛盾与化解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颖东;失衡与反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志贤;公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艳;我国民事纠纷刑事化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翟羽;统合主义视角下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沈岸;我国外资企业劳工权益保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超;政治参与中农民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王祥;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张义军;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孟娜;搭建政府与弱势群体对话平台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莹;有效制度供给与劳工权益保护[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薛维娜;社会转型期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马维娜;;中国教育改革的知识社会学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中汝;;我国现行利益表达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J];理论参考;2006年02期
4 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08年02期
5 赵紫阳;;关于党政分开——在十二届七中全会预备会上讲话的一部分[J];党建;1988年01期
6 潘修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利益诉求的规范化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7 P.什托姆普卡,许苏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的系统一功能模型[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8 ;2004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7.3%[J];调研世界;2005年03期
9 吴康宁;;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严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家喜;改革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姣;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9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6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