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新西兰社会研究课程公民身份认同培育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07 12:16

  本文选题:新西兰 切入点:社会研究课程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西兰课程》规定了社会研究课程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身份认同,公民身份认同培育目标包括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供应者、中介者、传递者和识知者的教师角色决定着身份认同培育的不同内容。此种教师引领的模式以体验为基础,对教师的要求太高,在实践中易出现主观化、偏狭化和培育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借鉴新西兰的做法,我国有必要在社会类课程标准中体现培育现代公民身份认同的目标,要关注师生的体验课程建设,要加强社会类课程的师资建设。
[Abstract]: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 stipulates that social studies course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identity. The objectives of civic identity cultivation include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e role of the communicator and the knower determines the different cont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dentity. This teacher-led model is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requires too much of the teacher, which is prone to subjectivization in practice. Drawing lessons from New Zealand's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embody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modern citizenship identity in social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ential curriculu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social courses.
【作者单位】: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3/61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佐斌;秦向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对亲社会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敏;樊洁;;大学生民族认同结构性分离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5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6 赵旭东;;龙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以华北一村落庙会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7 常永才;呼和塔拉;;族内文化差异与民族认同:新疆蒙族个案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李春;张文新;;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马海林;罗桑平措;张雁军;;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藏汉双语量表的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希恩;说民族认同[N];学习时报;2002年

2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卢瑶邋陈谊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张庆林;心理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国家认同下的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认同史小议[N];北京日报;2010年

5 ;复兴传统节日 强化民族认同[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6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洋;陈连开先生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李义天;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蒙言;将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N];贵州民族报;2014年

9 曹大明;重塑“畲人”:赣南畲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陈茂华;谁是美国人[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钱春莲;中国新影像:全球视野与民族认同[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龙;当代阿拉伯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邓敏;哈尼族、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注意偏向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安玉杰;延边朝鲜族高中生民族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其其日力格;居住在蒙古族中间的汉族牧民的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超;“历史记忆”与“族群边界”视野下的宗教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向贤海;民族认同与移民族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10 施贵菊;苗族中学生民族认同与自我概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9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79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