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基于影视艺术的教学资源建设新模式——网络影视课件学

发布时间:2018-03-07 18:34

  本文选题:网络影视 切入点:教学设计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传统的课件资源建设中,知识以罗列的形式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简单的知识关联不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了针对网络影视课件设计的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网络影视课件学以心理学为基础,以影视艺术为载体,以教学设计模式为框架建立全新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充分分析受众的心理状态,利用影视的手法,实现对知识资源的二次加工和重新组合,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具有人本性、过程性、动态性、平等性、故事性、画面性等特点,为学习者建立一种"忘我"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利用自身对知识点的综合整理能力,不断构建出大脑中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目的。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ourseware resources, knowledge exist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in the form of listing. Simple knowledge correlation can not effectively improve learners' learning enthusiasm. A complet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design of network film and television courseware. The study of network film and television courseware is based on psychology and takes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as the carrier. Taking the teaching design model as the frame, the author establishes a new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mode, fully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audience, realizes the secondary processing and recombination of the knowledge resources by the means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nd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nature, process, dynamics, equality, story, picture, and so on, so a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ecstasy"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learners, to fully mobilize learners' learning initiative, so that they can really find the fun of learning. Then, the knowledge system in the brain is constructed by the ability of synthesiz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icient learning.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岑国桢;赫尔学习理论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李泽;;信息技术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7期

3 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1期

4 李维东;;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琴;;试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2 杨舒;;构图里的情绪——《2046》的构图风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秦建兴;;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姜邱焰;;逻辑推理能力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徐凯;黄心渊;;可视化手法在森林健康经营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7 张祖荣;张绍斌;;《观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8 张新明;王振;承孝敏;;从心理学视角看青少年媒介素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胡承佼;;新闻标题中词语超常搭配现象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徐艳丽;;桥意象在宋代诗词中的情感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朱晨荻;;科学认知活动视野中的“观察渗透理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马艳云;;西方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黄强军;李山林;;“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辨正[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敏;成海钟;徐建灵;;音乐艺术素养视阈下的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谷长江;梁承谋;王长生;刘改成;;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实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游源;MPT建模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懂;武汉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宝宏;规则变式三种习得和应用方式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明伟;职高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莹杰;个性化图书信息服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龙居洋;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晓斐;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婷;模因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平亮;想象教学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松;论大学生素质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瑞蓉,卢红;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1580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80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