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今史观”及其历史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03 20:56

  本文选题:教育史 切入点:中国教育史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在经历了百年发展之后出现了许多困境,而要摆脱面临的困境,必须树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今史观":一是重视近现代教育史实的研究,将中国近代教育历史、现代教育历史与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要以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为出发点,发现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然后用历史的视野和维度、史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现实问题;三是在方法论上借鉴教育现象学的一些理论观点,实现研究主体的多元化、研究对象的多层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使中国教育史研究更加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服务功能。这是中国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的一条有效路径。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discipline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has faced many difficulties after a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dilemma, we must set up the "presen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first,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modern and modern education.The Chinese modern educational history, the modern educational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ality are closely linked; the second is to find the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in rea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n we use the perspective and dimension of history, the thinking and method of historiography to study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ird, 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som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educational phenomenology in methodology, and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subjects.The multi-layer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make the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that have occurred or are taking plac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Thi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to get out of the predicamen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四系;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项目(12N039)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传燧;《教育史学》的反思与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周洪宇;申国昌;;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孙培青;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与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金忠明,林炊利;教育史学科困境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栗洪武;陈磊;;从孔子自叙年谱探源终身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与基本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倪梁康;现象学运动的基本意义——纪念现象学运动一百周年[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中秋;高等教育功能实现刍议[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兵;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3 袁本涛;;在学科与领域之间——制度化的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4 王家民;王芳媛;孙浩章;王丰;马建华;;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包装工程教育及人才培养问题思考[J];包装工程;2007年09期

5 姜兰,董士艳;高校科学决策的障碍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4期

6 张玉智;管理学科选修课复式考核方法的运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4期

7 苗文利;韩福翠;;重建我国大学理念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2期

8 张昊;张德良;;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张力与耦合——以高校教师发展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3期

9 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10 包国庆;21世纪教育研究原创性的六个猜想——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的跨学科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张立新;吴绍春;;和谐视阈下的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家民;王芳媛;孙浩章;王丰;马建华;;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包装工程教育及人才培养问题思考[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2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周志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综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如安;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大学学院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复旦大学;2007年

9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粹;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琳琳;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周立;我国传统教学论的几对主要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明华;时务学堂的创办及其对湖南高等教育近代转型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晓琴;内蒙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徐秋玲;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理念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国亮;生态学视域下广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雅君;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启兵;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权力博弈[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华逢林;社会阶层结构封闭性的同期群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试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2 皮尔.卡斯巴;霍益萍;;谈欧洲教育史研究方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4 贺国庆;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洪明;黄仁贤;;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周洪宇;申国昌;;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谈我国重点高校录取名额投放问题[J];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7 李翔海;;“三十而立”商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希梅尔法布;王建华;;对新史学的若干思考[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0年04期

9 廖其发;论21世纪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徐中仁;困境中的探索:中国教育史学元研究管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正平,肖朗;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李娟;;中国科学技术教育史研究百年历程及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皮尔.卡斯巴;霍益萍;;谈欧洲教育史研究方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雪蓉;;对教育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申国昌;周洪宇;;论教育史研究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高时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史学科建设[J];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7 王兆t,

本文编号:1706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06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