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美现代公民教育的文化转向

发布时间:2018-04-19 14:25

  本文选题:公民身份 + 公民教育 ; 参考:《教育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之间是相望互动的,从公民身份观念地演化可以透视出公民教育的实践走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公民身份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在西方众多国家兴起。这牵连出了英美现代公民教育中的诸多文化议题,公民教育实践需要在民族性与全球性、民主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当地张力与整合。在这场"漫长的革命"中,英美现代公民教育正处于文化转向的过程之中。所谓"文化转向"不是一种视文化为全部内容和终极目的的教育形态,而是平等的凸显文化维度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izenship and civic education is opposite.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we can see the practice of civic educ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citizenship came into being, and gradually emerged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This involves many cultural issues in modern civ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actice of civic education needs to maintain a proper tens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nationality and global democracy and diversity.In this long revolution, British and American modern civic education i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turning.The so-called "cultural turn" is not a form of education which regards culture as the whole content and the ultimate purpos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cultural dimension in the civic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批准号:BEA11003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梁剑琴;田春蕾;;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思想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4 杜丽燕;;浅谈软实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5 谢婉若;杨晓云;;少数民族影视中人声话语艺术研究[J];今传媒;2011年01期

6 黄富峰;;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媒体社会的特征[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汪勇;;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8 潘泽泉;;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9 王善平;宋艳;;论科学的政府绩效审计观[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10 刘合林;;论场所与场所营造[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陆小聪;;论体育的符号意义及其社会功能[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陆俊;;论网络社会运动[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魏爱棠;;全球化语境下的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文化认同——对农村学校教育文化反思的再反思[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剑琴;;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廖亮;;当代中国社会认同的建构——基于中国电视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方秀云;;城市社区何以可持续发展[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徐杰舜;;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纲[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8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婷婷;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谌凤;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职业认同中的应用与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行;构建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阮文玲;工科大学生政治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俊颖;大连地区朝鲜族与韩国迁移者的民族认同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雷;信息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云晓;刘秀英;;应当培养青少年热心公益的习惯[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02期

2 湍水石;;现代公民更需传统文化浸润[J];甘肃教育;2012年22期

3 赵楠楠;;现代公民是怎样的“主体”?[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张志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校园建设[J];发展;2008年01期

5 何佳娣;;回族聚居区现代公民教育类课程分析及反思——以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学理论;2014年11期

6 冯君莲;唐松林;;现代农村教师的责任和追求[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7 明卫红;口语交际中的文明素养怎能忽视?——中日课程标准的比较心得[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6期

8 苏子川;;警惕师德过度开发下的“权利沦陷”[J];语文新圃;2007年10期

9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石川;跪着教书培养不出现代公民[N];济南日报;2013年

2 李锡松 李镇兴;潮阳:40万在校生培养成现代小公民[N];汕头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773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73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