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属于重大学术误判

发布时间:2018-04-22 05:08

  本文选题:私学 + 官学 ; 参考:《江海学刊》2015年06期


【摘要】:"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属于重大学术误判。主要涉及"春秋以前无私学"之论的学术方法失误,即深受"圣王"史观误导、沿袭儒者的曲解、误读古代史籍、不恰当使用"私学"一词;"官学衰而私学兴"论证方式的宏观把握失误,即忽视私学与人类社会相始终、早期文明都有私学与官学并存的现象、官学没有能力垄断学识和教育、官学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私学;春秋以前具备推动私学发展的历史条件,即王权衰微及诸侯异政、王室典籍扩散、士庶阶层扩充、民间著述传播;否定"华夏早期国家千余年无私学"的理据,如族群及地域文化差异显著、家教家学广泛存在和国学颇似家塾宗学等。
[Abstract]:"Private study originat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s a major academic misjudgment. Mainly involved in the academic errors of the theory of "selfless study before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at is, deeply misled by the historical view of the "Holy King", followed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and misread the ancient historical books. The improper use of the word "private study" and the failure of the way of demonstration of "official studies decline but private studies flourish", that is, neglecting the existence of private learning and human society, the coexistence of private learning and official learning in early civilization, and the inability of official studies to monopolize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fficial school depends on the private school; before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were historical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chool, that is, the decline of Wang Quan and the different governments of the princes, the spread of the royal books, the expansion of the scholar class, and the spread of the folk writings. For exampl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thnic groups and regional cultures, the widespread exist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暨校史研究室;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
【基金】: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南开大学校训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项目号:TJJX13-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项目号:NKZXB1407)资助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郭晓雯;;古希腊音乐教育实践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3 张航;理解与启蒙——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张俊芳;;拜占廷古典文化传统论析[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5 朱旭东,蒋贞蕾;国家发展与教育发展模式探讨——教育现代化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6 肖正德;;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当代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7 于述胜;;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兼评《中外教育交流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8 李兴洲;;现代学校制度的教育学创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志峰;;欧洲中世纪大学学术研究的形式与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施雯雯;;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及方法初探[J];才智;2009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金洲;;教育起源研究十七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张丽;;论近代英国自然主义科学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新科;;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徐辉;;基督教在西方教育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兼论宗教与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李学勤;;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6 葛志毅;;序:“国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之建立[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沈定平;;明朝覆亡历史与章太炎民族革命论[A];明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8 徐世虹;;秦汉法律研究百年(一)——以辑佚考证为特征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汉律研究[A];传承与创新:中国法制史学六十年 张晋藩先生执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元;章太炎与湖南省宪运动[D];湘潭大学;2010年

2 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琳;我国义务教育乱收费治理对策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志伟;权力视野下的教育惩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姿子;小学教育中惩戒现象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郝民;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蔚天;以色列教育立国经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毕玉芳;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对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的接受[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宁;非鞅?尊鞅?——先秦到西汉时期政治思想史中的商鞅形象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令;春秋战争礼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2期

2 贾俊侠;春秋时期的媵制及其盛行原因[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周洪;春秋时期的婚姻状况[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周书灿;春秋时期“县”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态[J];江海学刊;2003年03期

5 陈筱芳;从《左传》看春秋时期的神正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张卫中;春秋时期的祭祀与政治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徐杰令;春秋聘问考[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8 骈慧娟;论春秋时期的火灾救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谭黎明;《左传》中所记春秋时期道德观念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高兵;春秋“流亡婚姻”考述[J];齐鲁学刊;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壣僖,

本文编号:1785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85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