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积极心理学 + 大学生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15年20期
【摘要】: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学习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不容忽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缓解学习倦怠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理论背景,通过对被试的学习倦怠测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并利用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自我认识、情绪体验、应对挫折和反思性观察4条途径来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learning pressure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e phenomenon of learning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not be ignore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use the ide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analyze the learning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alleviate the phenomenon of learning burnout. Taking the ide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and reason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by testing the subjects' learning burnout, and puts forward the self-cognition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by using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Coping with frustration and reflective observation four ways to alleviate the learning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
【分类号】:G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段庆祥;;高校教师教学艺术特征刍议[J];教学研究;2006年06期
2 吴美娟;;积极心理视角下高职生的人格修复[J];教育与职业;2014年27期
3 谢丽霞;;当前大学生厌学情绪评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秀舫;;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王亮;马从兵;;刍议高校中民办生与公办生的学习差异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年22期
3 郑荣奕;邢强;;影响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外源性因素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沈辉香;何齐宗;;论大学教师的教态素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韩艳荣;夏倩;;我国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36期
6 范婷婷;朱平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学理论;2012年11期
7 刘佳卓;;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孙东媛;常若松;孙洪亮;;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对策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王刚;陈乐娇;;“90后”在校大学生职业理想、职业规划定位研究[J];学理论;2014年35期
10 邵琳艳;;大学本科生课堂厌学倾向原因分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汪霞;江西省民办高校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符浩;研究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惠亚娟;某高校专科护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段美林;包头市某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校归属感及学校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民治;;费因曼:巧解航天失事之谜的科学通才与教育家[J];物理与工程;2006年01期
2 申菏勤;解剖学教学的艺术感染力[J];解剖学杂志;1996年04期
3 郭冬生;大学保护还是限制了学习的自由?——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5期
4 屈林岩,王言根,宋毅,何旭明;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5 潘菊素,王海燕,奚诚平;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6 王利平;;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干预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2年17期
7 付炳宽;道德管理中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的伦理困境[J];求索;2005年01期
8 尤克勤;漫谈教学艺术[J];教育改革;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86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8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