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教师评价机制改进

发布时间:2018-04-28 00:04

  本文选题:教师专业自觉 + 教师评价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4期


【摘要】:教师职业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要自觉地承担起学生成长的唤醒者、助推者、引领者和陪护者角色。教师评价在于评量教师工作的价值,更在于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而现行的教师评价存在以学校评价替代教师评价、学生评教即教师评价、课堂评价即教师评价、论文课题即教师评价等误区。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潜隐性,使教师对自我工作的内在发展动力、精力投入等方面最有评价权;教师工作的精神状态、时间投入、同事间的业务交流等,同伴间互动较多,同伴互评较为公允;学校对教师教书育人效果的综合信息占有较为全面,学校评价中的专家干预和指导尤为必要。
[Abstract]:The profession of teachers has a str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consciously assume the role of awokers, boosters, leaders and escorts of students' growth. Teacher evaluation lies in evaluating the value of teachers' work, and more in arous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In current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s' evaluation is replaced by school evaluation,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s teacher's evaluation, classroom evaluation is teacher's evaluation. The thesis i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evaluation. The complexity and latent nature of the teacher's work make the teacher have the most right to evaluate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power and energy investment of the self-work,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teacher's work, the time investment, the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mong colleagues, etc., the interaction among his peers is more, Peer evaluation is more fair,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teachers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the expert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in school evaluation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朝阳校区;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舒志定;;论教师的专业自觉[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蔡敏;;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有益经验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7期

3 闫伟;范柏乃;;我国教师绩效评估模式比较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巍;;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个案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孔学军,徐志兵;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周朵,王春章,尚莉敏;化学新课程学习成效评价标准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王琳;;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蔡雅萱;史晓燕;;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郑文堂,李谏,孙宗瑞;关于大学生就业文化的再认识[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詹国祥,曹焕亚;论高职院校教师行为评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赵孟鑫;;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9 金家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督导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郝玲玲;孙河川;;教师评价意义的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昌春;张红春;羊建;韩力;左为恒;;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绪堪;;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静波;;英语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6 杜文平;;浅谈师生互评在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中的作用——以北京市月坛中学开展的尊师爱生活动为例[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甄艳玲;;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多元评价操作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冰;闫蒙钢;;高中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素材开发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川平;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佳;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丹;小学教师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丽;小学教师自我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闫骄阳;高师院校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皓;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范志武;黑龙江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秦平;;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误区及对策[J];成人教育;2009年08期

2 赵应生,龚波,杨熙;大学教师劳动特点及绩效评估的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3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4 刘万海;王Vm;;教师绩效评估制度的有效性探询:人性假设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丽芝,贺永祥;略论我国公务员流动评价机制的构建和运行[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王清风;;试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建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王爱成;建立和完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任珊珊;闫肖霞;;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动”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5期

5 靳桂花;;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4年19期

6 朱晋中,张敏然;拓展测试空间,构建新的评价体系[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甄珍;周宏;;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机制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8 李忠林;;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评价机制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9 梁丽芝;贺永祥;;公务员流动评价机制的构建思考[J];理论月刊;2006年01期

10 赵文娟;;分辨合作学习的真假[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赖于民;李瑞光;杨映明;;产业技术路线图评价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本文编号:1812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812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